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2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粮食物流安全:从大洋彼岸看我国


 

    近年来,我国进口粮不断增加,在2012年我国粮食自给率已跌破90%,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大事,也成为今年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重要关注点。据有关方面统计:一方面,我国粮食需求和进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我国粮食流通损耗率却居高不下,高达15%,远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5%以下的水平。因此,在强化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减少粮食流通中的损耗,改善我国粮食物流的落后面貌,将有助于缓解和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美国粮食物流体系比较完备,尤其在粮食散运和不同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技术以及粮食现代物流理念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借鉴和学习美国在粮食现代物流管理和运营的经验和技术,对于提升我国粮食物流现代化水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从物流网络布局上来看

    美国粮食从生产到消费的基本运输路线是:从农场筒仓通过汽车集并到中转仓库,再通过铁路集并到市场或者加工工厂。从农场筒仓到中转库主要依靠卡车运输。农场到中转粮库的距离约有60%在30千米以内,约30%在30-80千米以内,约10%在70千米以上;通常不超过150千米。在这段公路运输中,单车载重粮食25吨。运粮车在不运散粮的时候,可以用于运载化肥、饲料等散粒体物料。从中转库到加工工厂,主要依靠铁路,运距在150-2000千米之间。这种运输主要采取集装箱运输方式,有效地减少了运输损耗,保证了粮食质量,也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运费。另外,美国的粮食铁路运输采用专用散粮车皮,每节车皮容积146立方米,可载重小麦100吨。并且列车车皮数量很多,载重量近1.3万吨,使长距离物流充分达到规模效应。

    从物流专业化信息化上看

    美国粮食物流的流量、流向基本稳定,物流成本低、效率高。美国粮食生产的集约化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玉米、小麦和大豆生产带、消费带,以及向世界市场出口的主要通道,而且每年的流量、流向相对稳定。这为粮食物流设施的有效利用和物流运营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国全国港口仓库年周转率平均达37次,粮食的物流成本只占粮食交易总成本的18%左右。

    美国粮食物流设施配套齐全,专业化程度高,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通畅。美国的粮食运输从收纳、中转、加工、储存、运输到销售终端,都具有完善的筒仓接收发放系统和配套的专用汽车、火车和船舶等运输工具,以及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专业化物流服务。汽车散粮运输都是使用标准化的专用卡车。铁路散粮运输也是采用专用车皮,但载重量和列车编组远远高于中国。

    建立在公共信息平台基础上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保证了美国粮食物流的高效和稳定发展。联邦政府建立了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资料齐全的粮食统计信息网络,随时采集,定期发布,指导农民和粮食企业的生产和贸易活动。在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粮食物流企业建立了自成体系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用于粮食物流的计划、采购、仓储、运输等各项业务活动,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能力,控制经营风险。另外,美国政府在粮食物流体系创造了公平的信息共享系统和公正的质量控制系统。信息共享条件主要体现在政府有关部门,如农业部、运输部等定期向全社会无偿发布的大量信息。而粮食质量控制则是隶属于美国农业部的联邦谷物检验局(FGIS)的主要职能。主要是通过建立国家粮食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美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标准化。

    我国粮食物流可借鉴的经验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我国人均耕地较少,农民居住及耕地较分散,但随着合作社的发展与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粮食物流也逐步形成规模运输的基础条件。因此,我国可借鉴美国粮食物流的布局方法,结合中国国情合理规划布局集散仓库与长距离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缩短集散运输距离,增强长距离运输的运力实现规模效应。另外适度采用集装箱进行粮食运输,以方便粮食物流的无缝对接,减少和降低粮食流通在对接中产生的损耗和包装、搬运费用。另外,由政府出资建设免费的信息平台,与免费的物流服务部门,方便农民和粮食物流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沟通难题,以此使粮食物流从基层开始实现标准化,推动全国粮食物流系统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我国粮食安全打下稳固基础。

    (文 彬)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