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努力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方面,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和时间表、路线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座谈会上指出,供销合作社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脱胎换骨;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体制上机制上的根本转换。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供销合作社要有更大作为,就必须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中央、全国总社和党委政府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在全面落实上干在实处,在科学发展上走在前列。
随着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供销合作社原有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传统的发展模式内生动力正在逐步消退,在面临城镇化潜力、科技创新动力、改革开放红利、市场化活力等“四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为农服务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足,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能力不足,体制机制活力和持续健康发展后劲不足等“三大压力”。在浙江杭州率先进入从规模扩张型、投资驱动型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向个位数的中高速增长转变过程中,供销合作社正面临外部经济环境深刻变革和自身发展深层次矛盾增加的双重压力。当前,供销合作社已处在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转型升级关键期、深化改革攻坚期,为农服务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为明显,提升服务和发展内涵的要求更为迫切,干部职工的期待也更高更多。系统上下要切实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握自身方位、找准改革定位,积极稳妥地推进供销合作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胆探索经营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强服务,为努力推动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和社有经济联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社有企业改革
供销合作社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的社有企业长期形成的僵化体制机制和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尽管这两年,杭州萧山区供销合作社对万丰置业公司等5家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模式创新,但还有不少企业仍然呈现规模小、行业多等“小而全”、“杂而散”的局面,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管理方法落后等问题依然突出。行政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计划经济的传统习惯等使这些企业的包袱越来越沉重,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关键是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当前,萧山区社重点要以解决一批企业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突破口,大胆试行联强联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行系统内企业的转让、兼并、重组,遏制部分企业亏损,提高投资效率,以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
社有企业的老经营者股份退不了、新经营者股份进不去等老大难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要根据“在岗持股,离岗转股,岗变股变”的原则,完善股权流转机制,健全股权运行与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妥善解决好股东离开企业后的股权流转和新骨干的配股等问题,真正把经营者、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捆绑起来,发挥股权激励效应,使企业获得长盛不衰的发展动力。
深化商业模式创新改革
一直以来,供销合作社支柱产业以传统商贸流通服务业为主。电子商务是全新的交易方式,以其在发掘商机、推广营销、拓宽渠道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正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市场潮流。去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四换三名”工程的重要部署,“电商换市”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于供销合作社来讲,是贯彻党委、政府部署的要求,是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创新为农服务方式的要求,必须花大力气抓紧抓好。电商平台的打造,要立足于发挥供销合作社产业链完整的优势,要与拍卖交易、大宗农产品交易等新方式的推广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市场影响力和声誉。要加强与主流电商的合作,组建电子商务公司,抓好以“供销百馆万店”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电商平台建设,推动农产品网上经营与实体经营相结合,实现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通畅与融合,着力打造区域领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产品开发销售服务品牌。要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的支持力度,以流通主业为依托,以发展实业为导向,以强企工程为抓手,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紧密合作,整合供应链,推动主营业务全产业链发展,构建以产品为龙头、产业为基础、产供销紧密协作的一体化经营发展模式,促进核心板块和主营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对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要建立健全“区级配送、乡镇直营、村级加盟”的连锁经营模式,不断扩大供销合作社网络的乡村覆盖面,加快形成区有农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再生资源集散加工中心和专业市场,乡镇有中心超市、直营店和批发市场,村有连锁便民店的供销合作社区域流通网络格局,推行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要以钱江蔬菜食品公司和万家丰舒兰蔬果合作社等为依托,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销一条龙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实现从流通环节逐步向农产品加工储运、产销对接、资金互助、品牌营销拓展。特别是要着力强化鲜活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加快批发交易市场改造升级,发展农超对接、农基对接、农校对接以及农产品展销中心等多种营销模式,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为城乡居民提供质优价廉、放心安全的农副产品。
深化融资互助服务改革
专业合作社社员的融资难问题已严重影响合作社的经济发展。要紧紧抓住国家鼓励金融创新为契机,以萧山区委明确由供销合作社牵头、在萧山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内部组建萧山万农资金互助会为抓手,借鉴“温州模式”,计划用5年时间,组建从注册资本1000万元增资扩股到2亿元的融资互助服务平台。按照“地域封闭、对象封锁、上限封顶”的“三封”原则,建立和完善与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紧密连接的信用体系,逐步吸纳提升资金互助、担保、金融结算等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既把合作社联合会内部信用“变现”,缓解商业银行、小贷公司等“外置金融”无法解决的农民社员“融资难”,又为全区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提供支持和帮助,解决生产和收购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生产合作、信用合作的有机融合,实现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共同发展。同时,要以全面实施项目制考核、专项资金补助为主要内容的为农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为抓手,创新服务机制,切实改变为农服务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和疲于应付的现象,使为农服务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叫得响。
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当前制约供销合作社更优更好发展的“瓶颈”关键在人。一方面,供销合作社多数企业班子年龄老化、干部精神状态有所退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优秀青年人才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素质高、能力强的经营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干部队伍存在“断层和青黄不接”现象。必须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流程,建立发现、培养、选拔、使用、考核激励、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机制,增强干部选拔任用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重点要完善供销合作社中层正副职和企业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积极推行机关年轻干部一线锻炼制度,严格控制企业班子职数,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用人导向,重用埋头苦干的人、敢于担当的人、干出实绩的人,坚决不用好大喜功、心浮气躁的人,不用推诿扯皮、自吹自擂的人,让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肯实干、敢负责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不断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真正形成创先争优、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同时,要紧扣“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十二字总要求,真正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