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扮演的角色往往只有三种,难度递增:投机套利型、搅局破坏型和独辟蹊径型。
在一个高度确定性的环境中,投机套利型企业家仅仅需要对现有市场的无效边界有足够的警觉力,其认知过程是识别现存机会。在一个充满风险的环境中,搅局破坏型企业家需要知晓每个选择的可能结果和发生的概率,善于发现潜在机会。只有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下,独辟蹊径型企业家才大有用武之地,因为此时需要创造全新机会。
人们常说,企业家的创新“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但这种解释虚无缥缈,让人们无所适从。也有人说,那些能够创造全新机遇的人都是天才,但这并不是事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悟性”恰恰是帮助解答这一问题的钥匙。
西方主流思维研究认为,人们只有两种思维方式:习惯式自动反应和理性逻辑分析。前者主要依靠经验积累,通常被称为第一思维系统;后者则主要依赖理论的严谨推理,又被称为第二思维系统。两种思维模式的共同特征是内部思路连贯、统一以及线性路径。
企业家的前两种角色与这两种思维方式有密切联系。当现有市场上供需双方的信息完全可知,柯兹纳所说的投机套利型企业家只需要对现有市场供需不平衡情况保持高度警觉,然后利用这个不平衡间隙,推动市场向均衡趋近就足以成功。显然,这就是第一思维系统,也可称为企业家认知的低级模式。而熊彼特所说的搅局破坏型企业家面对的是一个有风险的市场,对市场上的供需信息只有部分知识,但只要知道各个要素及其发生的概率,通过重置现有市场要素,也能获得成功,与之对应的是第二思维系统,也可称为企业家认知的中级模式。
然而,在一个供需双方情况复杂多变、信息高度不确定、极其模糊的环境中,第一和第二思维系统就失效了,企业家的前两种角色也不再灵验。新的环境召唤独辟蹊径型企业家,他们更需要拥抱创造性、探索性的认知要素,比如创造性试探、直觉、想象力等,需要在一个以比喻为手段,发挥直觉想象力的启发性过程中获得创新性理念或解决方案。我们称之为第三思维系统的“悟性”思维,这是企业家认知的高级模式。第三思维系统也是创造全新机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