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5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弱势农信社注入“强心剂”
——贫困地区农信社发展路径探索
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中心支行 魏景茹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作用广受农民和地方政府的赞誉,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笔者通过对某贫困地区农村信用联社近几年发展情况的调查,初步探索了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途径。

    2011年以前,该联社各项监管指标差、存贷款规模低、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各项经营指标为全市农信社之末。自2012年起,该联社在依靠地方政府支持和各方配合下,通过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存贷款规模大幅增长,资产质量明显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得到加强,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不良贷款实现“双降”,各项经营指标良性发展,跃居全市前列。

    多措并举

    加强联系汇报,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一是争取县政府支持。协调县政府将辖内财政预算单位转到农信社开户,保证存款稳步上升,为支农信贷投放提供了可靠资金来源,有效化解流动性风险。二是争取财税部门支持。为积极推进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地方财税部门通过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方式给予支持。

    加强内控建设,实现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不断健全内部控制以及“三会”组织体系,完善法人治理。一是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根据改革政策和监管要求,及时修订信贷管理制度及内审稽核制度,将风险管理控制关口前移,有效地防控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提升新增贷款资产质量;二是加强内部检查与处罚,通过提高内部检查频次,对违规问题,一经查出从严从快处罚,情节严重的,解除劳动合同,有效提升了制度执行力;三是注重培训,增强员工素质。通过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财经、会计基础知识及信贷、内控等各项制度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加强风险防范,落实监管部门相关措施。严格落实监管部门风险防范措施,坚守风险防控底线,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关注社会舆情。一是加强资本管控,强化资本约束。根据监管要求,加强了股金规范化管理,认真执行了股权改造五年规划,切实做好股权改造工作,在注重内部积累的同时,逐步清理不规范股金,以提高股金的真实性、合规性和稳定性,逐步提升资本充足率。二是落实贷款新规,严控新增贷款质量。认真学习并落实贷款新规要求,重新修订贷款业务规章,切实做到贷款“三查”、双人调查、贷款面签及实贷实付,做实新增贷款质量。三是推进案件防控政策,加强案件风险防控。强化案防工作主体职责,有效开展案件隐患排查,不断强化案件易发的岗位、环节和人员管理,深入推进案防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开展“借名、冒名贷款”专项整治,使多年沉积的案件风险得以暴露。

    找准市场定位,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以“立足三农、面向社区、服务城乡”为市场定位,在业务发展上首先以“三农”为主,以点多面广的优势,创新业务品种,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切实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一是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需求,丰富产品供给,持续推进创新信贷产品,细化客户群体,拓展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加大对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支持力度,先后推出了“直补保”贷款、“畜牧丰”牧业担保贷款等创新信贷品种。二是加大基层网点设施和科技投入,全面提升服务便利度。不断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网点覆盖、功能覆盖、客户覆盖、服务覆盖和融合互动,构建汇划网络,实现了银行卡、跨行汇划、网上银行的全国联网。三是积极推进金融机具服务村村通。为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将基础金融服务向行政村以及有条件自然村进一步扩展,布放大量POS机和ATM机,消除空白金融网点。

    加强正向激励,落实各项业务发展规划。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分配激励机制,明确各部室岗位责权,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一是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充分将风险管理、合规经营、发展规划及业务创新纳入到考核架构中,在细则上对到期贷款回收、收息及陈旧不良贷款清收等进行考核,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比重,实现与薪酬奖励、责任追究相挂钩。二是考核问责到位。对本年度末完成的各项指标严格按照规划目标进行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做到有奖有罚,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杜绝问责中存在的姑息迁就、避重就轻问题,做到问责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发展心得

    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前提。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存根本和生命力所在,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必须找准市场定位,必须立足于“三农”,要坚决避免“脱农”问题。延伸服务体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支农服务创新,切实提高县域金融服务,也必将有利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地方政府全力支持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县域法人银行业机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共生共荣的。县域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支持,同时,在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财税支持、融资担保及健全配套中介服务机构上,农村信用社亟需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完善的内控建设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根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组织架构,厘清职责边界。健全各项业务规章制度,优化内部架构,完善前中后台管理流程,实现全过程的风险监控。突出内审稽核作用,杜绝员工违法违规的侥幸心理,提升制度执行力。这样才能实现农村信用社健康良性发展。

    监管单位加强监管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村信用社监管是法律赋予监管部门的神圣职责,也是监管单位的义务。一方面,监管单位应当履职尽责,按照监管要求,对违法违规问题要认真查处,严把贷款审核,市场准入关;另一方面,要根据辖内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监管考核体系。通过多种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及行政许可等监管手段,发挥监管政策导向,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实现科学发展。

    合理的绩效考核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必要条件。经营理念和发展规划必然需要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来实现,既要考虑市场占有率和增速指标,又要考虑风险指标和合规指标,自上而下,层层抓落实,做到有奖有罚,激发各级机构和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