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四招搞定库存资产核算


    常用库存资产核算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平均法(分为总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卖价还原法/售价法,另外,极少数采用最后采购进价法。

    个别计价法

    在期末盘点的时候,按照进价进行在库成本的核算,是一种单品管理的方法。

    【举例】期初库存A商品100件,价格10元,期间进货两次,6月20日10件,进价15元,10月20日20件,进价20元。期间7月销售20件,经过调查为期初的10件跟6月采购的10件被卖掉了。期末库存为:销售成本10×10+10×15=250、期末库存成本期初库存+期间进货-期间销售成本=100×10+10×15+20×20-250=1300。

    【分析】绝对是精细化管理,但是管理成本高。对于商品种类不是很多,价格变化较大的商品适合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实施的时候计算量相对较大,较复杂,但是后期利润核算的时候会变得很简单。

    先进先出法

    严格按照批次为单位来进行管理的方法,财务记账时采用的一种核算方法。

    【举例】期初库存B商品100件,价格10元,3月20日进货200件,价格12元,6月份进货100件,价格10元,期间销售150件。其库存成本为:销售成本100×10+50×12=1600、期末库存成本期初库存+期间进货-期间销售成本=100×10+200×12+100×10-1600=2800。

    【分析】该方法并不能做到实际商品的流通跟会计的一致性,因此适合于商品本身差异不大的商品,好处是能够在财务上明确批次,对于后续发生的退货、奖励金、折扣等核算相对简单。

    平均法

    1.总平均法,一定期间内总进货金额除以总个数来确定单个商品库存成本,操作相对简单。

    【举例】期初库存C商品10件,总价值100元。期间3月20日进货10件,总价200元,6月20日进货20件,总价400元。总平均单价=(100+200+400)/(10+10+20)=17.5。

    期间销售20件,则其期末库存成本核算为:销售成本17.5×20=350,期末库存成本总平均单价×期末库存数量=17.5×20=350或者期初库存+期间进货-期间销售成本=100+200+400-350=350。

    【分析】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是没有批次的概念无法追踪商品批次,进而无法实现商品的回溯。

    2.移动平均法,跟总平均法计算方式类似,所谓移动平均法是以时间为轴,以一次进货为计算单位的成本核算方法。

    【举例】期初库存C商品10件,总价值100元。期间3月20日200元进货10件,6月20日400元进货20件。总平均单价=(100+200+400)/(10+10+20)=17.5。

    3月单个成本=(100+200)/(10+10)=15、6月单个成本=400/20=20。因为销售发生在4月,其单个成本为15元,销售成本为15×20=300。期末库存成本核算方法为:库存成本截止到6月400元、销售成本期初库存成本+期间进货-期末库存成本=100+200+400-400=300或按时间点成本15×20=30。

    卖价还原法/售价法

    在统计期间,对进货、销售及库存仅仅在数量上进行管理,到期末,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出以卖价为参考的可能销售额,然后再乘以原价率,逆算回来。

    还原率=(期初库存资产+当期进货成本)/(期初应售金额+当期进货成本+毛利+涨价-降价)=(期初库存资产+当期进货成本)/(期初应售金额+当期进货应售金额+涨价-降价)。卖价还原法的库存成本为:期末盘点数×当前售价×还原率。

    【分析】该方法以售价为整个管理的核心(以上方法均为进价为核心),适合以销售商品为主的主体。能够明确商品贩卖所得跟经营管理费用之间的关系。如其废弃、失窃等,都是以包含了销售应得利润的售价为依据进行管理,避免了因成本价变动而不知实际贩卖效率的问题。

(王秋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