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家乡的味道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唐山办事处 贾有利

    沐浴着初夏的阳光,我踏上了回家乡的路。一进家门,一股温馨的感觉便迎面而来。父母忙着拿吃的,像是招待着客人一样热情。我说别忙了,就是到家看看你们。陪父母闲聊了一会儿,我出了屋到外面走走看看。

    五月的天气,阳光正暖,村庄已然褪去春天的羞涩,换上了夏天的成熟,街道上到处是一片浓浓的绿荫,不知名的鸟儿在繁枝翠叶间动听地歌唱,空气中漂浮着一股淡淡的花草清香。院子的窗台上,几株蟹爪兰开了,青翠的枝叶蔓伸,火红的火苞绽开,父亲说是从集上买回来的,侍弄些日子便开了。东西两侧空闲的地方都被父亲开垦成了菜地,菜地的墙脚有几株在我们小的时候栽下的李子树、杏树和葡萄。西侧的豆角秧开始顺着秧架向上攀爬,一畦韭菜齐齐整整,东侧是一沟小水萝卜,红色的小萝卜已然偷偷地从泥土里冒出头来,紧挨着的是一畦生菜,翠灵灵、嫩生生的,看着让人喜爱。李子树和杏树谢掉春日的繁花,悄然挂上了青涩的果,果子在浓密的枝叶掩映下一天天孕育长大。

    父亲说,你过来看一下,这里有个惊喜。当我走近才发现,原来在才一人多高的杏树枝叶间竟有一个鸟雀做的窝。小小的鸟窝由一丝丝的草叶环绕而成,像一件工艺品一样细致精巧,可见是多么的用心和尽力。我想大概是院子里安静闲适的环境才吸引小鸟来此安家的吧。父亲说,在这清静的小院里,鸟儿还是他们的伴儿呢。

    穿过院子里的绿荫,门口的黄狗亲热地向我摇着尾巴,我信步走出了院门,眼前便是一片开阔的田野。由于今年雨水稀少,田地中还未耕种,但人们已经做好了春播的准备,田地均已翻耕,新鲜的泥土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特有的清香。地角田边的野花野草吐露着新绿与芬芳,在夏风中招摇。向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机耕路,路两侧全是清一色的杨树,记得它们还是在我小的时候村里栽下的,现在已经长得浓荫蔽日、高大粗壮。初夏的风儿吹过,杨树发出清脆的声响,远远飘荡。向东是一个干涸的池塘,小时候我和伙伴们经常在那里玩耍,那里曾经有清清的塘水,有灵活的小鱼,有聒噪的蛙声,坑塘上面有碧绿的庄稼,有青青的麦子苗。而现在,池塘里已长满了野草,我知道,就像庄稼地一样,池塘也在期盼着一声盛大的雨水到来。再向东,便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远山含黛、青墨如画,依然是多少年不变的记忆中的模样。

    夏天的风吹在人的身上,也抚在人的心上,暖暖的,软软的。老屋就这样静静地笼罩在醉人的夏风之中。流连在度过我人生十多年光阴的院子当中,在蓬勃向上而悠长的夏日带给我一些惊喜的同时,我也蓦地发现许多东西已悄然改变了模样:老屋的屋檐下陈年的燕子巢早已不在了,巢的痕迹还依稀可辨;屋檐下的灰瓦已经斑驳,泥灰的墙头布满了饱含沧桑的青苔;墙外的槐花花潮已经渐渐谢幕,淡淡的槐香一如当年馨香而甜蜜。当父亲招呼我进屋时,我也发现父亲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了,母亲额头的皱纹也增添了不少。我知道,岁月的年轮碾过人生的轨迹,改变了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也带走了那些美好的昨天,留也留不住,挽也挽不回,但是,惟有心中那一份浓浓的亲情和魂牵梦萦般的家乡味道,却如一坛上好的陈酿,历久弥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