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食品抽检信息,其中“配制酱油”不合格率达14.3%,是此次抽检产品中不合格率最高的产品。
据悉,此次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了酿造酱油样品697批次,不合格样品数为31批次,抽检配制酱油样品21批次,不合格样品数为3批次。不合格原因主要是微生物超标和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业内人士解释,此次不合格主要是三种原因:一是三氯丙醇不合格,仅一个批次,即甘肃张掖甘州区鑫源食品厂生产的红烧老抽配制酱油。二是有多个批次都为氨基酸态氮不合格。该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三是部分防腐剂超量添加和菌落总数超标的问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这次抽检的不合格企业的情况分析,多数是小型、微型的食品生产企业。
消费者可辨别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专家指出,消费者在购买酱油产品时可通标签上的产品标准号对酱油产品进行区分。其中酿造酱油执行的是GB18186,而配制酱油执行的则是行业标准10336。
(韩晓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