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最前沿阵地,是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基础,如何恢复重建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过2000年产权制度改革,绝大多数基层社及经营网点都因为经营亏损、包袱沉重、严重资不抵债等原因不得不进行彻底改革,最后是资产拍卖、人员买断、业务消亡,基层社消失。截至2013年底,全市与区县供销合作社还存在控参股关系的基层社仅有137个,在全市建制乡镇的覆盖率为15%,其中区县社控股的基层社72个,在全市890个建制乡镇的覆盖率仅8%,这中间有资产、有经营、有人员,较好发挥为农服务作用的基层社就更少,基层组织体系极为薄弱。当前,随着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深入推进,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体要求,强化基层社建设已成为全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地制宜
创新基层社恢复重建模式
从重庆市目前的基层社现状看(这里主要指与供销合作社有股权关系的基层社),主要表现为:数量偏少、覆盖率低、资产不多、经营弱化、功能缺失。具体到各个区县,又各有各的实际情况,有的通过改制,基层社消亡殆尽,无资产、无经营、无人员;有的还有少量资产,但无经营,基本上是收租吃饭;只有少数基层社通过盘活资产,创新经营,走上了发展新路。针对以上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大胆创新基层社建设模式,按照“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立足经营、盘活资产、恢复阵地、强化服务”等原则和“有资产、有经营、有标识”的基本要求实实在在打造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
1.组织形式多样化。各区县供销合作社应因地制宜,结合各自实际情况选择基层社(组织)建设的组织形式,可以是供销合作社控参股的公司或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也可以是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或专业协会,还可以是社有企业在乡镇的经营网点,关键是与供销合作社要有资本和业务的联结,要有经营和服务的功能。
2.经营模式多元化。不管何种形式的基层社,它都是实体化的经济组织,其经营和服务功能不可或缺。各区县社应结合自身实际,创新经营模式,经营范围可涵盖农村消费所有领域,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础上强化为农服务功能。在有社有资产的乡镇,可以通过资产开发盘活建市场、建超市,立足资产经营逐步恢复经营业务;在目前没有资产的乡镇,可以通过参与城镇商圈开发或通过购买商业资产等形式重建阵地,并以此为依托恢复业务经营。各级社有流通企业要结合自身业务开展,把乡镇经营网点建设作为重点,使乡镇日用品、农资、再生资源、农产品经营网络实现有效覆盖和上下联结。
3.联系农民利益化。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体要求,密切与农民的联系,构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关键,主要环节还在基层社。首先应解决农民与供销合作社组织及资本连接问题,即农民入社问题。可以通过供销合作社广泛参控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社联合社或农民(农村经营大户)参股基层社和社有企业等方式,双向持股,推进混合所有制,实现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资本联结。二是要解决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服务联结问题,即农民应成为基层社(经营网点)服务的坚定购买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营主体多元化,供销合作社要发挥农村流通的主渠道和主导力量,关键是要能够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这需要基层社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支撑。目前部分供销合作社在这方面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很大困难,下一步应做实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村综合服务社(与供销合作社有资本及商品配送关系),积极探索农民购买供销合作社服务会员制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保姆式”、“菜单化”服务,让利于农民,突破简单“一买一卖”关系,构建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紧密关系。三是重点探索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金融联结。金融联结是构建与农民紧密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级供销合作社可利用现行农村金融政策,积极探索组建涉农小贷、担保、村镇银行、基金、农业保险、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载体,强化基层网点布局,为农民生产生活及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全面提升农民与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和利益相关性。
强化扶持
推进基层社建设全面提速
1.加强对基层社恢复重建统筹指导。目前各级供销合作社都高度重视基层社恢复重建工作,全国总社及各省市供销合作社均召开了专题会议并下发了指导意见。从全国总社层面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社建设的统筹指导力度,一是解决供销合作社立法的问题,为解决基层社恢复重建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政策法律的支撑;二是要推进各省各地区供销合作社的交流学习和经验借鉴,促进各地基层社建设统一有效推进;三是应出台基层社建设的具体规范,使下面有章可循。
2.加强基层社建设政策资金扶持。基层社恢复重建最重要的是阵地(资产)的构建和业务的恢复,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多数区县级供销合作社经过改革改制,资产不多,实力弱小,业务萎缩,要靠供销合作社自身实力去实现基层社的快速恢复重建非常困难,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扶持。一是对供销合作社参与乡镇商圈开发及盘活乡镇现有资产给予用地、建设规划和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支持;二是争取各级财政设立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专门扶持乡镇基层社的恢复重建。三是整合系统现有安排使用的财政资金,优先扶持基层社建设项目。
3.加强基层社建设人才培养。基层社的恢复重建和健康发展需要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更需要一批熟悉“三农”,愿意扎根农村的实用人才。一是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吸纳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经纪人、农村经营能人等进入基层社,给予他们必要的创业条件。二是要推进基层社实行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元化,让引进的经营管理人才持有股权,社有股权给与一定利益上的让渡,充分调动引进人才的创业激情和主人翁精神。三是要加大基层社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农业技术等知识的培训,设立专门的培训基金,开展定期培训,全面提高基层社经营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重庆市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