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农信社牢固树立“三农”服务宗旨,把信贷扶贫作为深入推进自治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和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推进贫困地区普惠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大贫困地区贷款投放。该区农信社通过贷款规模、资金、政策倾斜等措施,加大对贫困地区贷款投放力度。截至2014年4月末,广西49个贫困县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899亿元,占广西农信社贷款总额的30%。贫困地区贷款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全区贷款平均增速,增量持续增加。
支持特色产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该区农信社紧紧围绕自治区农业产业“339”工程,结合贫困地区产业特色,重点支持制糖、酒精淀粉、茧丝绸、林业、禽畜、香蕉、中草药、香料等广西农业特色产业以及工业、旅游等地方优势产业,促进广西特色产业发展。如隆安的香蕉、右江河谷的菜篮子、龙胜的旅游产业、平果的铝加工等等产业。2013年以来,该区农信社累计向制糖、淀粉、酒精、蚕茧、林业等广西优势特色产业发放贷款264亿元,有效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同时,围绕贫困地区城镇化发展,该区农信社找准金融服务着力点,积极加大对贫困地区医院、学校、城市路网等基础设施,污水处理、自来水项目农村水利、农田整治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服务力度。近3年来,累计发放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贷款260亿元。
努力提高贷款覆盖面和满足率。该区农信社广泛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户开展信用评级和授信。并大力办理免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着力破解农民贷款抵押难题。提高贫困地区贷款满足率和覆盖面,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从原来的最高3万元提高到最高5万元,部分县域提高到15万元,使更多贫困地区农民通过小额贷款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截至2014年4月末,该社农户贷款余额874.71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2%,比广西壮族自治区联社成立时增加665亿元,增长了3倍,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余额180亿元,占农户贷款余额的20.38%。
建立完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网络体系。截至2014年4月末,该区农信社营业网点2303个,其中县域以下网点2009个;自助设备4404台,其中乡镇以下2285台;桂盛通19520台,其中行政村14814台,是广西网点覆盖面最广、自助机具最多的金融机构,积极推广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等服务,农民在村里就能办理一般的金融业务,包括现金存取、转账汇款、缴费、账户查询、消费等现代金融服务。
出台惠农政策。该区农信社对库区移民生产生活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下浮10%;对困难子女上学、看病就医、扶贫开发、计生诚信等农户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对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的农户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10%;对从事商业经营、旅游消费的农户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20%,每年可为农户节约利息支出10亿元。2014年,他们推出 “桂盛银行卡”免收全球ATM取款手续费、行内通存通兑免手续费的优惠政策,每年向客户让利3亿元。
创新金融产品。该区农信社推出了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库区移民权利质押贷款、妇女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金香蕉助业贷款等十几个产品。例如,推出了桂盛信祥卡业务,使农户贷款实现“一次授信、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功能,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贷款成本。2012年以来,该区农信社累计发放桂盛信祥卡22481张,累计授信10.81亿元。
金融财政形成合力。该区农信社加强与扶贫、计生、库区移民、农业、林业、财政等部门密切合作,通过财政贴息方式,减轻借款人的贷款成本。与广西财政厅、扶贫办合作开展扶贫小额贷款奖补试点,由财政出资2000万元,在10个贫困县设立担保基金,农信社按担保基金5倍发放贷款,从而实现以20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1个亿的扶贫贷款,既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户等社会特殊群体贷款难问题,又减轻了他们的借贷负担。2013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9400万元,今年将扩大到20个贫困县,贷款额度扩大到2个亿,使更多的扶贫对象从这一政策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