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阿里银泰之恋能走多远?


 

    除了53.68亿港元的战略投资,马云并没有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全部线下资源注入双方联合设立的合资公司,仅将与其有合作关系的37家百货商场O2O运营业务纳入合资公司经营范围。

    因此,无论是在3月31日首度传出马云和沈国军联手布局O2O,还是6月9日银泰商业披露“马沈恋”合作细节,资本市场均未出现正向反应。

    阿里持股80.1%

    银泰商业将与阿里巴巴集团成立线上到线下(O2O)合资公司,后者持股80.1%,剩余19.9%的股份由银泰商业持有。

    3月30日,双方首次公布的合作协议透露,阿里巴巴集团将以53.68亿港元作为战略投资,推进此项合作。

    6月9日,银泰商业发布公告称,在53.68亿港元的投资中,有约15亿港元用于协同O2O业务与泛渠道战略;约有10.68亿港元用于一般运营资金,两者合计约25.68亿港元,占比总资金比的47.84%。

    此外,约有7亿港元用于增开门店,扩大银泰商业集团零售业务网络;约10亿港元用于收购优质资产及/或零售业务,以补充银泰集团零售业务;约11亿港元用于偿还或提前偿还现有债务,但不会用于偿还或提前偿还结欠任何股东的债务。

    公告没有披露此合资公司名称。合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结构方面,银泰商业以19.9%的持股比例,拥有合资公司董事会的一个席位,董事会另两个名额支配权属于阿里巴巴集团。

    截至2013年底,银泰商业共经营36家门店,包括28家百货店及8家购物中心。

    在消费数据方面,经过16年的经营,银泰商业拥有包含近1000万个商品数据的商品数据库体系,同时有高达150万名会员构成的会员体系。

    通过合作,银泰商业寄望能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购物体验。

    合资企业将探索在中国市场扩展与购物中心、百货商店以及超级市场有关的O2O业务的机会,从而推进银泰商业走向泛渠道战略。

    银泰商业称,所谓泛渠道战略,主要体现为“泛渠道销售模式”。

    据了解,双方将向该合资企业投入运营所需要的业务资源和资金,透过线下商品库与在线销售平台打通会员体系及支付体系共享等业务环节,将合资企业打造成开展O2O业务的主要平台,并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关于消费者和商品的信息,创建泛渠道销售模式。

    银泰寄希望快速转型

    早在四年前,作为传统零售巨头的银泰商业集团,就想通过独立发展线上交易平台和与马云合作,欲以打通O2O闭环形态实现业务模式转型。

    目前,银泰商业以商业地产和百货零售为主营业务,旗下主打“银泰Mall”、“银泰中心”、“银泰城”三大商业综合体,在全国数十个城市拥有36家门店,与万达集团、王府井等公司同属中国百货连锁业阵营前列。

    2010年10月,银泰商业成立自有在线购物平台银泰网。2013年11月,为推进在线到线下业务发展的结合、改善客户购物体验以及为线下门店联合开发手机支付及增值客户服务,其先后与天猫和支付宝钱包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正式明确提出发展O2O业态,确立转型方向。

    今年3月,与马云有良好私交的银泰商业集团董事长沈国军,参与主导了与阿里巴巴集团的此次合作。

    据沈国军介绍,双方成立的合资企业,运作方面将以银泰商业为主导,配合银泰商业自身的电商业务,双方将完成会员体系、支付体系以及商品体系的对接,最终目标是探索出传统零售业线上线下互为融通的范本模式。

    这套模式,即最终要实现能够“对全社会开放,为所有的线下各大商业集团、零售品牌及零售商服务”。

    此前,阿里巴巴COO张勇在谈到与银泰商业集团的合作方式时曾表示,首先,希望能打通双方的用户体系,将支付宝6亿用户、淘宝3~4亿用户,与银泰商业的客户完全打通。

    其次,通过移动支付完成线上线下的互通,线下消费数据的沉淀能同淘宝、天猫积累的数据结合。

    最后,能将银泰商业700万品类的商品库搬到线上,服务于银泰商业会员之外的网络消费用户。

    通过此次战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团和银泰商业集团将构建一套打通线上线下商业的基础体系,实现线上线下的商品交易、会员营销及会员服务无缝联通。

    马云仅注入小部分资源

    虽然银泰商业发布的公告称双方设立的合资公司O2O业务主导权归自己,但从股权结构和董事会席位构成看,阿里巴巴集团不会当甩手掌柜,且双方设立的合资公司之业态类型当不限于银泰商业目前掌控的范围。

    如此,则除了巨额资金,阿里巴巴集团还会注入哪些资源?事实上,以阿里巴巴集团目前拥有的线下业态种类看,其资源相当丰富,但纳入合资公司的资源却非常有限。

    目前,阿里巴巴集团的线下合作伙伴包括零售业的大悦城、王府井、华联集团和新世界百货,餐饮业的小南国、外婆家和金钱豹,娱乐业的钱柜和好乐迪,院线方面包括万达和金逸,以及房地产业的龙湖地产。

    以上涉及的各行业具体业态为:37家百货商场、1500个品牌专柜、230家KTV、288家影院和800家餐厅。

    根据合作协议规定,“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的购物中心、百货商店的O2O商业运营平台,只能是双方联合设立的合资企业。品牌专卖店和其他业务的O2O商业平台不受此限制。”

    因此,阿里巴巴集团投入合资公司的业态仅包括37家百货商场,以及龙湖地产名下购物中心的O2O运营业务。不难看出,除了53.68亿港元外,阿里巴巴仅拿出了一小部分资源,纳入双方合作范围。

    或许看到这个事实存在,故资本市场对银泰商业和阿里巴巴的O2O合作反应冷淡。按照以往规律,马云与哪个公司合作,资本市场就会蜂拥而上,相关公司股价快速飙升。但这一次,股价的“马云效应”均没有出现。

    从3月31日双方首度宣布实施战略合作至今,银泰商业股价下挫13.89%,或许显示资本市场对此次“马沈恋”存有疑虑,不看好银泰百货提出的新业态模式,因而马云的招牌效应,没能在股价上得以体现。

(周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