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心里有农才能服务于农

陶 荣

    平心而论,我也是一名“老供销”了,在安徽蚌埠市供销合作社干了30多个年头,对供销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人有很深的感情。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中华合作时报记者王敏和驻福建记者林小瑛联合采写的介绍福建省“晋江供销社现象”的报道——《为农服务不打烊》、《守住阵地再出发》和《爱心接力大情怀》,非常受感动。晋江市供销合作社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令人敬佩。

    报道中列举了大量晋江市供销合作社所做的不平凡的“小事”:农资销售“不打烊”,深夜,农资超市还灯火通明,前来采购的菜农络绎不绝;打破条框强服务,为农民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坚守阵地,对事业负责,实行“三定一包”的维稳决策,守住资产;坚守事业,对农民负责,成立了庄稼医院,防治病虫害;为他人着想,建立为农民服务的综合平台;爱心接力棒,照顾非亲非故的老人;致富后,为当地农民捐资办学等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体现出当今供销合作社人对生活的态度,对工作的激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同时,他们通过奋力拼搏,艰苦奋斗,凝聚集体智慧,把一个当初只有简陋土坯房的家底,逐步发展成为拥有现代化供销综合大厦的殷实资产。由于他们数十年坚守阵地不动摇,维护社农利益,虽然供销合作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供销合作社人质朴的为民情怀没有变。

    其实,供销合作社所做的工作,也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乍看事情小,甚至是生活小事、工作琐事,但供销合作社人能够坚持做下去,一干就是几十年,有的还是子承父业,开展爱心接力,这就非常难得。通过他们脚踏实地地从小事做起,不计较个人得失,体现出为农民服务的一种精神、一种情怀。正是依靠这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付出,才让供销合作社得到了农民的信赖。

    供销合作社曾经为搞活农村商品流通承担了责任,取得的辉煌成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许多基层供销合作社受到冲击。以至于曾经总有人问,现在还有供销合作社?不是都倒了吗?如今,我们通过“新网工程”等一系列努力,打造了全新的供销合作社,将基层组织体系以现代管理方式建立起来。晋江市供销合作社的成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只要全心全意地为农民做事,心里装着农民,就能把供销合作社的事情做好。这样才会有人说,现在供销合作社又回来了!

    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正在推进深化改革,这次改革是政府主导下的供销合作社自我完善、自我改造,党和政府已将供销合作社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各级政府主导的、以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阵地。汪洋副总理也明确表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要接地气,要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国家队。国务院已正式批准河北、浙江、山东和广东四省作为供销合作社改革试点省,中农办正在牵头起草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文件。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各级供销合作社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农业发展大局出发,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使供销合作社能够按照合作经济组织的要求,履行职能和义务,以便更好地服务“三农”。

    晋江市供销合作社的很多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贯彻落实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推进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文件精神,在推进改革发展中落实政策、把握机遇、创新业绩,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功能,在服务农民、服务市民方面取得突破,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工作要求,做好供销合作社的每一件事情,为促进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