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之“关注晋江供销合作社现象”系列报道,引起了湖北省宜都市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的热议。同样是紧贴农村、服务“三农”的县级供销合作社,为什么晋江供销合作社能够创出“为农服务不打烊”的服务特色?同样是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潮洗礼、传统经营模式难以维持的供销企业,为什么晋江供销合作社能够挺过难关“坚守阵地再出发”?同样是在经济转型中一度举步维艰、自身也成为了弱势群体的基层供销合作社,为什么晋江供销合作社能够坚持数十年的爱心大接力?这是宜都市供销合作社学习系列报道中领导班子给全体干部职工出的三道思考题。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们湖北省宜都市供销合作社也和全国许多县级供销合作社一样,全面进行了企业改革改制,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基本处于优良资产卖光、企业职工走光、农村阵地丢光的“三光”状态。近年来,宜都市供销合作社以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为契机,逐步恢复服务网点,为供销合作社重回为农服务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全市已建成服务较为规范、功能较为齐全的村级综合服务社101家,覆盖全市90%行政村,建成网上便民服务中心204家,覆盖全部行政村。村级综合服务社主要具备商品服务、代办服务、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四大功能,不光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还让供销合作社再次深入人心。
宜都市地处长江与清江交汇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是一个有40万人口的县级市,改革前市供销合作社下辖13个基层社,有7个市直公司、职工近2000人。企业、人员和经营规模与晋江有许多相似之处。晋江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给宜都供销合作社带来了很多启示,也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县级供销合作社振兴的信心。在讨论中干部职工认为,晋江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不打烊”的服务精神、“坚守阵地、不舍不弃”的创业精神、“合作互助、传递爱心”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但我们关注“晋江供销社”现象,不在于逐条照搬晋江经验,而是要按照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的“一社一策”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供销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