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7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造强大的普惠金融体系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实践普惠金融纪实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涉农存款余额变化图。(单位:亿元)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变化图。(单位:亿元)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存款市场份额变化图。(单位:亿元)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市场份额变化图。(单位:亿元)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变化图。(单位:亿元)

 

    2004年5月,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拉开了全省农信社(含农商银行、合作银行)新一轮改革发展大幕。十年来,全省农信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监管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恪守“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宗旨,坚持“信用为本、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与政府经济发展战略互动、与农村社区信用文明建设互动、与各类经济组织互动、与政府社区基层组织互动、与各级政府扶持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互动,不断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改进金融服务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着力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及实体经济发展,关心支持社会事业和低收入群体,致力于让城乡居民充分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真正成为落实国家支农惠民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的重要金融抓手,成为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最大普惠金融体系。

构建普惠金融的综合优势

打造江西最大的普惠金融体系

    十年时间,全省农信社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全面增强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对区域经济普惠度和贡献度,成为全省机构网点最多、业务规模最大、客户资源最广、对区域经济社会贡献最大的现代普恵银行机构。

    率先实现城乡网点全覆盖,形成普惠城乡市场的网点优势。省联社成立之初,在全国掀起首轮以组建县级统一法人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全省农信社共有88家成员行社,其中19家农商银行、5家农合银行、64家农信联社,2600多个机构网点覆盖至全省各个乡镇。为满足农村基本金融服务需要,在保留近1/4偏远亏损网点正常营业情况下,还消除了金融机构空白乡镇78个,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金融机构乡镇全覆盖。目前,累计安装百福转账终端6.2万多台、自助设备2800多台,乡镇自助设备发放率超过99%,基本实现“机构网点乡镇全覆盖、电子银行机具村村通”,让每个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便捷的现代普惠金融服务。

    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定位,形成普惠城乡市场的客户优势。全省农信社始终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抓住一切有效发展机会,争取一切优质客户,不断巩固农村市场,拓展城镇社区市场,着力支持“三农”、中小企业、下岗职工等低收入群体,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目前,全省农信社为3300多万人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占全省成年人口数的4/5;为280多万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服务覆盖面、普惠面均居全省银行业第一,为全省经济社会和城乡居民提供了最广泛的综合金融服务。

    实施“小银行+大平台”航母战略,形成普惠城乡市场的机制优势。省联社成立后,在充分发挥各成员行社自主经营、机制灵活优势的同时,不断做强做优省级管理和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后援服务、票据指导、财富管理、客户管理等“十二大中心”建设,形成规模、人才、手段、风控等综合优势,有效解决分散成员行社单个小法人和大市场对接的矛盾,建立农信社系统的“母舰平台”,从而形成“小银行+大平台”的机制优势,提升了全省农信社的整体普惠服务能力。

    存贷款规模居全省同业首位,形成普惠城乡市场的最强资金实力优势。全省农信社存贷款总量近7000亿元,存贷款规模居全省同业首位。十年来,各项存款余额从420亿元增至4350.52亿元,增长10倍多;各项贷款余额从300亿元增至2613.81亿元,增长近9倍。存贷款年均增幅高于全国农村信用社平均水平6.03和5.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银行业平均水平8.48和2.8个百分点。全省农信社的存款和股东全部来自于当地,贷款全部投向当地经济社会,承担了全省50%以上家庭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支农支小贷款存量、历年增量均居全省第一,成为全省存贷款规模最大、支农实力最强的普惠银行体系。

    传导支农惠民政策,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纽带。全省农信社在专注自身改革发展的同时,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中,通过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功能,践行促进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建设的责任,每年向全省800多万农户免费代理发放了累计500多亿元的惠农补贴资金,出资数亿元免费为农民发放2700多万张社保卡,在全省农村布放1万多台农商通POS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开通公务卡、代理新农保、新农合等惠民业务,成为政府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落实国家强农惠民政策的重要金融纽带。

创新普惠金融的产品体系

破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十年来,全省农信社不断创新产品、改进服务、提高效率,每年以占全省17%左右的存款资金,发放了占银行机构90%多的农户贷款、70%的下岗再就业贷款、50%多的个私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贷款、40%多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成为服务“三农”、普惠县域和地方经济社会的主力银行。

    打造富民工程平台,破解农民贷款难题。在全国率先推广并提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破解农民贷款瓶颈。目前,全省累计有800多万农民获得过小额农贷支持,累放小额农贷1626多亿元,支持300余万农户发家致富,被誉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富民工程”。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按农户信用和道德水准配置农村信贷资源,既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手段,又为农村金融发展夯实了信用平台。目前,全省共评出文明信用农户达78万户、累放此类贷款204.75亿元。

    打造合作互动平台,大力支持全民创业。积极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组织互动,满足全民创业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目前,累计发放下岗再就业贷款195.49亿元,支持了20多万名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带动了330万人就业;累放青年创业贷款58.34亿元,支持了12万名有志青年创业。

    打造农民住房贷款平台,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2005年,省联社指导赣州农信社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办了“安家乐”农民住房贷款,并在全省农信社全面推广,被全国同行借鉴。目前,累放农民住房贷款128.4亿元,支持近23万农户购建新房,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打造林权制度改革平台,变“青山”为“金山”。量身定做推出林权抵押贷款产品,在部分县农信社试点后全省推广。目前,全省农信社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06亿元,惠及林农和林业企业210多万户,把农民不动的资源变为流动的财富,把“青山”变为“金山”。

    打造信用共同体平台,突破融资担保瓶颈。通过发掘各类中介组织、各种专业协会等信用资源,把贷款受益各方组织起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用共同体,构建“信用合作+专业合作”等新型信贷模式,大力推广信用共同体贷款。目前,累放此类贷款24亿元,累计支持各类信用共同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1.17万余个。

    打造银企合作平台,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推出“信用社+担保公司+龙头企业+农户”四位一体的金融支农模式。全省农信社累放此类贷款276.85亿元,支持一大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受益农民达60余万户,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打造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助推实体经济发展。针对全省小微企业迅速发展的情况,省联社积极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在全省农信社建立220个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实行信贷评审流程化、标准化集中处理,探索出一条快捷高效、深受欢迎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路子。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67.04亿元,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目标,支持了近4万个小微企业发展。

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手段

让城乡居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十年来,省联社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全面拓展电子银行、支付清算等现代金融服务,以信息化助推城乡一体化,真正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现代金融服务。

    现代先进的“信息科技网络”。省联社成立之后,举全社之力启动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同业率先建成了覆盖全省所有网点的核心业务系统,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信息系统和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己研发上线各类系统60多个,以金融信息化助推城乡一体化。以现代信息系统为平台,成功研发推广了百福E家系列电子银行产品,推出了“百福财富”系列理财产品,受到广大客户的普遍欢迎,使农村的基础金融服务得到明显改善,广大城乡居民足不出村(社区)就能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

    独具特色的“百福借记卡”。自2006年开始发行以来,已形成百福卡普通卡、金卡、钻石卡、主附卡、单位卡、IC卡等系列产品,有效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目前,全省农信社已发行各类百福卡2643万张,卡均存款稳居同业上游水平,成为城乡最活跃的货币存取与流通的载体。

    随用随贷的“百福惠民卡”。全省农信社以银行卡为载体,为“三农”量身打造了百福惠民卡,不仅有存款、转账、查询等功能,还增加了循环授信贷款功能。目前,全省农信社累发百福惠民卡4.6万张,授信逾1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4亿元,贷款余额7.98亿元。

    推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2006年,开通了农民工卡特色服务业务,实现了“打工地赚钱,家门口取款”,为农民工朋友建立了一条直通“家门口”的安全、便捷的绿色金融通道。目前,全省农信社累计受理农民工特色服务取现440万笔,取现金额达75亿元,业务量稳居全国前列。

    搬进家中的“百福转账终端”。该终端扩展了百福银行卡的服务功能和渠道,客户可足不出户自助转账、修改密码、查询余额和打印交易流水,相当于把银行搬进了客户家中。目前,全省农信社累计布放6.2万余台,累计清算资金4000多亿元,成为城乡经济贸易最活跃的结算渠道。

    遍布城乡的“百福自助银行”。目前,已累计布放自助设备2800余台,乡镇自助设备布放率超过90%;总量跃居全省同业第二位,是省内台均设备跨行银联卡交易强度最大的受理银行,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城乡银行卡自助现金业务受理市场的发展。

    跨越时空的“百福网上银行”。2010年,全面推出“百福网上银行”,涵盖了贷款服务、转账汇款、自助缴费、代理业务等服务,使广大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真正享受到跨越时空限制的全方位、多功能自助金融服务。VIP客户还可享受跨行转账免收手续费等优惠。目前,个人网银开户数达23万户,企业网银开户数达1万余户。

    全天服务的“百福电话银行”。全面开通了“962268”24小时百福电话银行服务,为客户提供查询、转账、定活理财以及账户紧急口头挂失等服务。同时,为方便客户随时随地掌握账户资金变动情况,省联社开通了“1062962268”个人账户短信信使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随身携带的“百福手机银行”。2014年,全面推出“百福手机银行”,涵盖了贷款服务、转账汇款、自助缴费、代理业务等服务,使广大客户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全方位、多功能金融服务。目前,已开通手机银行5.9万户。

    便捷实惠的“支付结算渠道”。借助现代信息化系统建设成果,建立了“汇通天下、即时到账”的清算体系。目前,江西农信社系统内资金汇划免收手续费,仅此一项优惠每年让利于广大客户特别是农村客户近亿元,广大城乡居民真正享受到了更加便捷、更加实惠的银行服务。

    深入乡村的“农商通POS机 ”。省联社与省商务厅、省移动公司合作,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信息化试点,在农村全面布放农商通POS机1万多台,着力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条件,成为全省唯一代理此项工作的银行机构,目前江西该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受到商务部高度评价。

    量身打造的“理财业务平台”。江西农信社自主研发推广了“百福”系列理财产品,具有期限灵活、风险可控、适合各类投资者等特点,深受城乡客户欢迎。目前,全省农信社共推出债券型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76期,金额达100多亿元,已全部兑付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拓展破茧而出的“外汇业务”。为拓展业务发展空间,省联社克服重重困难,于2009年开始搭建全省统一的外汇业务交易平台,为各成员行社逐步展开外汇业务发展提供综合服务。目前,全省农信社已开办了三类8项外汇业务产品,有效满足了江西外向型经济活跃的市场需求。

担当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

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十年来,全省农信社在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和丰硕发展成果的同时,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勇于担当责任,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挂点帮扶,抗灾救灾,奉献大爱。

    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成为全省最大的纳税企业之一。全省农信社通过十年的改革发展,规范化管理的效益日渐显现,经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综合费用率逐年下降,全省88个法人单位全部实现盈余,不仅消除了50多年积累下来近30亿元的亏损挂账,还从一个靠免税政策扶持的亏损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社会贡献大、盈利能力强的纳税大户。据统计,在税收扶持政策取消后的近4年,全省农信社累计创税超过77亿元,已成为全省纳税最多的金融机构。

    全面代理惠农补贴“一卡通”,成为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的抓手。全省农信社充分利用网点多、机制活的比较优势,建立起联系和惠及政府、银行、农民三方的“银政平台”,每年要投入近亿元的财务成本,主动承担起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免费划拨、发放工作,十年来免费代理发放23大项57小项共500多亿元补贴资金,代理发放2700余万张社保卡,涉及农业、林业、商业、民政、计生、教育、社会保障和服务等多个领域,累计补贴成本2亿多元,惠及近3200万农民,体现了农信社顾全大局、一心为民的社会责任感。

    设立“百福慈善基金会”,每年资助1万多名贫困高中生。针对江西大量高中生因贫失学现象,省联社于2012年发起设立全省银行业首家非公募慈善基金会--百福慈善基金会,全省农信社88个成员行社从利润中捐赠基金2亿元,每年将基金全部营运收益资助1万名以上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生。两年来,共捐献2430多万元资助了2万余名贫困高中学生,使信合人的大爱洒满赣鄱大地。

    主动担当国家助学主渠道,圆贫困学生大学梦。全省农信社主动承担生源地助学贷款职责,累计发放助学贷款近36.87亿元,帮助26万名贫困大学生圆了求学梦。同时,代理高职和中职院校助学金发放工作,安全高效地完成助学金发放78万人次、金额逾10亿元,有效落实了中央对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

    率先建立见习培训制度,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省联社积极扮演“孵化器”角色,在全国农信社系统率先成立商学院,创造性地建立大学生见习培训制度,每年为大学毕业生提供1000余个见习就业岗位。十年时间,全省农信社共向社会公开招聘11200名大学生员工,既调整优化了员工结构,又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平台。

    做好挂点扶贫工作,帮扶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攻坚工作计划,直接投入扶贫资金1120万元,先后在永修县、峡江县、上栗县、莲花县、井冈山和湖滨社区等县市区开展挂点帮扶结对子活动。同时,创新挂点帮扶方式,丰富挂点帮扶内涵,结合帮扶点实际专门为当地群众量身定做各种特色贷款,累计发放近3亿元贷款支持帮扶点1000余户农民发家致富,得到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帮扶单位的一致好评,多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心系抗灾救灾,伸出援助之手帮灾民渡难关。全省农信社心系灾区,情系灾民,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献爱心,及时为灾民送去温暖见真情。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新疆雪灾、江西九江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沙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信合员工心系灾区,纷纷慷慨解囊,共捐款捐物2000余万元,为灾民献上了浓浓信合情。

    建立全省首家“银行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公众普及金融知识。2009年5月,省联社成立了全省首家“银行博物馆”,通过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展板、电子互动演示和部分实物展示,全面系统地介绍货币与银行知识,向社会公众免费普及金融知识,先后接待参观者近万人次。

    十年来,全省农信社系统通过改革创新,不仅实现跨跃发展,还荣获各种荣誉达1200多项,其中省联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党的建设特别优秀奖、全国农信银自助终端推广特别贡献奖、全省银行卡受理市场拓展突出贡献奖、全省创业服务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先进单位,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等奖等荣誉100多项。这些发展成果与所获荣誉,彰显江西农信社这十年的普惠金融获得巨大成功。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