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十周年。作为首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践行者,省联社党委、理事会班子带领全省农信社2万多名员工,以“大道虚无”的境界和“大道无虚”的行动,不断寻求解决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问题之法,践行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道路。十年前的江西农信社,不良贷款实际占比高达60%,历年亏损挂账近30亿元,严重资不抵债,多数成员行社亏损,损失准备几乎是零;2.3万员工中,高中以下学历近80%,亲缘化比例极高,服务手段落后,管理基础薄弱,业务操作和内部管理极不规范,相当多的法人机构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
十年改革发展,十年脱胎换骨。十年来,全省农信社(农商银行)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监管部门支持指导下,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市场定位,恪守“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宗旨,大力践行“推进规范化、提升竞争力、做出新贡献”三大使命,着力破解“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低下、人员素质偏低、业务手段落后、管理基础薄弱”五大历史难题,各方面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历史奇迹:在国家有限政策扶持下,主要靠自身努力,把一个积贫积弱、包袱沉重的金融机构发展成为充满竞争活力、最具成长性的现代银行,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集体企业到市场经济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逐步转型;在坚持服务“三农”等弱势群体的同时,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走出一条有效破解“三农”难题、独具特色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成为全省机构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的江西人民自己的银行。
这十年,是江西农村信用社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各项业务实现跨跃发展,存贷款总量超过改革前10倍,存贷款规模年均增幅达20%以上,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金融机构平均水平和全国农村信用社平均水平。目前,各项存款余额突破4300亿元,占全省银行业的21%,稳居全省银行机构首位;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600亿元,占全省银行业的18%。
这十年,是江西农村信用社发展质量改善最显著的十年。全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慎审经营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通过立规制、建流程、定标准、严监督,严守风险底线,不断刷新质量和效益指标。资本充足率从改革前的高位负值上升到14.10%,不良贷款率从60%多下降到3%以下,拨备覆盖率从改革前的零拨备上升到230.07%,主要监管指标总体上达到现代银行标准。
这十年,是江西农村信用社社会贡献最大的十年。全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战略,不断改进对“三农”、中小企业、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对区域经济社会贡献度持续提升。每年以占全省17%左右的存款资金,发放了占全省银行机构90%多的农户贷款、70%的下岗再就业贷款、50%多个私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贷款、40%多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近三年累计交纳税收近80亿元,成为全省税收贡献最大的银行机构;每年向全省800多万农户免费代理发放惠农补贴资金,成为落实国家强农惠民政策的重要金融纽带。
这十年,是江西农村信用社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十年。为提升全省农村信用社综合竞争力,省联社大力实施“金融航母”战略,既充分发挥各成员行社机制灵活的优势,又不断做强做优省级行业管理和服务平台,形成“小银行+大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克服了“小银行对接大市场”和“社区银行对接开放性客户”的种种矛盾,弥补了成员行社业务竞争中的“短板”。同时,大力倡导以敬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实施岗位资质认证、推行全员培训、落实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竞争需求的员工队伍;全面推进信息化手段建设,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信息系统和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加快电子银行、理财等现代银行业务发展。
十年改革,栉风沐雨;十年发展,硕果累累。这十年,是一部江西信合人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创业史,是一部持续探索、不断突破的创新史,也是一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银监、央行等部门悉心指导、广大客户携手同行、合作共赢的发展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将以更加敬业的精神、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稳健的步伐,朝着打造现代银行的目标阔步前进,努力把农村信用社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优质银行、名副其实的现代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流程银行和充满活力的和谐银行,不断抒写出江西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