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又一次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已把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这些为供销合作社未来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依据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化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既是中央及省市政府对供销合作社提出的要求,更是供销合作社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改革的大趋势面前,只有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才能抢占先机、乘势而上。
突出重点 先行先试
按照 “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江苏南京市供销合作社确定将大力推进“镇村一体化、合作多元化、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建设作为这次改革的重点任务,成为“改造自我、服务城乡”的突破口。
一是大力推进镇村发展与服务一体化建设。以系统化、信息化、公司化为抓手,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主导作用,依托镇、村两级组织力量,按照“供销合作社搭台、镇村共建”的思路,全面融入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构建起现代化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繁荣农村市场,服务城乡统筹发展。2015年底前完成在10个中心村分别各建设一个1000平米以上的集生产、生活、文化、卫生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为民服务中心任务。在此基础上用信息链、物流链贯穿区、镇、村三级并形成网络,逐步实现区有信息集成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每个中心镇有一个5000平米的综合商贸体和信息呼叫中心、每个中心村有一个1000平米以上的新型为农服务中心和信息采集点,构建起信息化程度高、综合配套完善、便捷优质高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
二是大力推进系统联合合作多元化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进一步密切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加强系统内全方位多角度合作,构建起上下贯通、开放包容、运作高效的多元化合作发展体系。通过市社入股的形式,将高淳区社建成的淘宝网“特色中国·高淳馆”升级为“南京馆”,联合全市各区供销合作社共同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全市农产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发挥作用;同时,以提升村级能力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引领农业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应用为目的,按照农产品初加工基地、产销对接基地、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运营公司“五位一体”的模式,整合市、区、基层社三级供销合作社资源,联合村级组织,在全市建设6个农产品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大力推进为农(民)服务规模化建设。适应各类农业经营服务主体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业生产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发展新型服务载体,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系列化、综合性服务。按照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由区供销合作社牵头,联合社会力量,组建农机具、农业植保等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对大田作物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的托管服务,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按照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要求,发挥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基层社、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三社合一”的深度融合,确保管理科学、运营规范、监管有力、风险可控;按照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整合系统专业合作社、农合联、农合会等资源,大力组建由基层社牵头领办的、跨区域、跨行业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并突出基层社在联合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按照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要求,以市社江苏加德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参与政府“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工程建设,从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入手,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四是大力推进城乡流通现代化。以“新网工程”为龙头,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系统内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购销、非处方药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提升城乡流通网络现代化水平。以市社宁供农业产业发展集团为主体,依托已建成的50余家实体门店和冷链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公司物联网技术优势和系统产销对接优势,2014年在建邺区试点,围绕区政府打造“智慧新城”,建设“宜居幸福圈”的主题,对接区政府“智慧社区”项目,首先在200余个社区工作站布设具有社区服务功能的电子商务终端,并逐步向居民集中区、大型商贸中心、企事业单位推广,至2015年底在全市布设达1000台的规模,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营销体系,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按照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要求,积极承接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统筹规划改造建设各类农产品市场,形成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以产地农产品收集、配送中心为依托,以社区农超为终端的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
综合协调 稳步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互动性显著,任何一项举措都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改革目标和项目推进中始终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注意搞好综合协调,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在改革重任面前,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找准解决问题的着力点,拿出具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但是,解放思想不能天马行空、主观想象,我们既要敢想敢试,也要脚踏实地;既要大刀阔斧,也要循序渐进;既要敢于突破思想上的束缚,也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中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
二是正确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如果不注重改革措施的整体协调配合,就会形成“短板效应”,拖了改革的后腿,影响改革成效。同时,打好改革攻坚战,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没有整体推进,改革就会相互掣肘,举步维艰;没有重点突破,改革就会久推不进,陷入僵局。因此,我们在改革中既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又注重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牵引和推动改革的整体进程。
三是正确处理好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步子要稳,就是对改革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保持改革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只有稳中求进,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利的条件,保证改革任务顺利推进。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突破长期制约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瓶颈,为供销合作事业的科学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四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没有改革,就难以发展;没有发展,矛盾问题就难以解决;而没有稳定的环境,改革发展就更是难以实施。所以,我们始终注意把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贯穿于深化改革的全过程,牢牢把握“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问题导向,着眼长远发展,紧紧围绕群众利益这个根本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努力达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最大程度的统一,让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发展绩效充分显现,群众利益得到保障。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供销合作社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