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那一年我二十岁。这个时候我已经从边疆的小城市来到了北京,成为一个大学生。
虽然我们今天在中国依然有很多的人在抨击中国的高考制度,认为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陷,但是必须承认正是高考的存在,让我们这样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然,这个时候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遥远的国家,它变得很具体,它也不再是那个过去口号当中的“美帝国主义”,而是变成了生活中很多的细节。
这个时候我已经第一次尝试过可口可乐,而且喝完可口可乐之后,会觉得中美两个国家真的是如此接近,因为它几乎就跟中国的中药是一样的。
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非常狂热地去喜欢摇滚乐。那个时候正是迈克尔·杰克逊还长得比较漂亮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开始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为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十年。
那一年中国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这在你们觉得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迈进,因为过去的价格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
但是,就在那一年,因为放开了价格,引起了全国疯狂地抢购,大家都不确定这种时候会有多久,于是要把一辈子都用的食品和用品,买回到家里头。这一年也就标志着中国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了。
当然,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市场经济也会有次贷危机。那一年,1988年,对于耶鲁大学来说格外的重要,因为你们耶鲁的校友又一次成为美国的总统。
1998年,那一年我30岁。我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更重要的是,我已经成为一个1岁孩子的父亲。
那一年在中美之间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主角就是克林顿。也许在美国你记住的是性丑闻。但是在中国记住的是他那一年访问了中国。
在6月份的时候,他到中国访问,在人民大会堂同江泽民主席进行了一个开放的记者招待会,然后又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个开放的演讲,这两场活动的直播主持人都是我。
在北大的克林顿的演讲当中,由于整个演讲过程,用的全是美方所提供的翻译,我猜想有很多的中国观众,是一直知道克林顿的确在说话,但是说的是什么不太清楚。
所以我在直播结束的时候,说了这样的一番话,我说看样子美国需要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有的时候要从语言开始,而对于中美这两个国家来说,面对面永远要好过背对背。
当然也是在这一年年初,我开上了我人生的第一辆车。这是我在过去从来不会想到的,中国人有一天也可以开自己的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