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全球10个国家对棉花产业进行补贴,补贴方式包括对产量的直接补贴、农作物保险补贴和最低支撑价格体系等,补贴总额为65亿美元,比2012年度74亿美元减少了9亿美元,折算成棉花平均补贴额为26美分/磅。
2013年度,巴西、印度、巴基斯坦和墨西哥的最低支撑价格项目并没有启动,原因是当时的棉花市场价格高于政府的目标价格。据统计,1997—2007年度,全球平均55%的棉花享受到政府的直接扶持或者边际保护等政策,2008年度为84%,2009—2013年度为47%,2013年度得到政府直接扶持政策的全球棉花产量比例为44%。
中 国
棉花良种补贴
2007年,中央财政启动了5亿元资金用于棉花良种推广补助项目,补贴区域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棉区三大区域的8个棉花主产省区。其中,2007年中央安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补贴面积为1080万亩,补贴资金1.59亿元;其中地方补贴630万亩,兵团450万亩,平均每亩补贴15元。
农业部、财政部对农作物良种补贴方式暂不作统一要求,可采取直接发放补贴资金或差价供种补贴的方式,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按照让农民得实惠、提高良种覆盖率的原则自行确定。
出疆棉运输补贴
为解决新疆棉运输难、销售难的问题,从2008年开始,国家对产地新疆、使用铁路运输的新疆棉及棉纱实施每吨400元的出运补贴。并在2010年6月宣布将2009年的运输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至粘胶纱线及棉网。2011年开始,国家出疆补贴将棉布纳入补贴范围,并提高出疆移库补贴额度至500元/吨,其中棉花移库费用补贴根据棉花生产年度核算,补贴期限暂定2011—2015年,棉纱、棉布运输费用补贴根据自然年度核算,补贴期限暂定2011—2015年。2013年3月15日起,公路运输补贴开始实施,补贴水平同样为500元/吨。
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支持
新疆优质棉基地对于保障国家棉花安全和棉纺工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央已连续在3个“五年计划”里支持其建设,累计投入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25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单一省区、单一农作物投资年限最长的项目。新疆“十二五”优质棉基地建设总投资14.13亿元。支持建设种子质量资源创新与育种研发平台1个,品种选育和良种引进试验基地14个,良繁田30万亩,良种加工生产线9条,新增高产稳产棉田61万亩,高标准节水棉田85万亩,机采棉面积93.2万亩,残膜污染治理面积80万亩,精量播种及病虫害统防面积35万亩。
棉花目标价格直补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到“关于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要求”。目标价格政策是在市场形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释放价格信号引导市场预期,通过差价补贴保护重要原料产业安全、保护生产者利益的一项农业支持政策。目标价格补贴对象是试点地区种植者,总的原则是多种多补,少种少补,不种不补。国家最终确定的目标补贴价格为19800元/吨。
美 国
生产性补贴
生产性补贴直接补给棉花种植者,包括直接补贴和反危机补贴。直接补贴与棉花生产价格无关。棉花种植者要得到直接补贴,必须与政府签署年度种植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自己的基础种植面积以及补贴单产。目前直接补贴的补贴率为6.67美分/磅。
反危机补贴是根据价格变化情况进行补贴。当有效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开始补贴。目标价格是新农业法案规定的最低保护价。有效价格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补贴率;二是当年度12个月里全国棉花农场价格的平均值和国家对贷款补贴率中的较高者。具体计算是:反危机性补贴=目标价格-6.67美分/磅+12个月全国棉花农场价格的平均价或棉花贷款补贴率中较高者。
销售性补贴
销售性补贴也是给生产者的补贴,棉农在销售棉花过程中可以在棉花价格较高时直接出售棉花,也可以选择在价格低时卖给政府以得到的贷款。如果将来棉花价格升高,棉农可以选择归还贷款赎回棉花重新在市场出售;如果将来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棉农可以选择将棉花直接留在政府手里,由政府统一拍卖。新的农业法案调高了销售性补贴的产品贷款补贴率,规定为52美分/磅,较1996年法案调高0.08美分/磅。根据产品贷款补贴率可以计算给棉农的实际补贴额,其计算方法依据美国农业部计算的世界调整价格(AWP)进行。
贸易补贴
具体的补贴方法是根据美国棉花在北欧港口的报价与Cotlook A指数的比较进行计算。在新农业法案中,只要美棉在北欧港口的到岸报价连续四周超过Cotlook A指数即给以补贴,该补贴适用于棉商、出口商、国内的纺织企业。发放补贴的目的是鼓励纱厂使用本国棉花和促进美棉出口。
限制性补贴的规定
根据新农业法案,在今后10年里,政府用于农业的补贴性拨贷款将达1900亿美元,比前农业法案的开支增加了80%。其中政府给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补贴贷款(CCC)总额按年度分配为:2002年度4亿美元,到2003年度达到7亿美元,到2004年达到10亿美元,到2005-2006年度达到12亿美元,到2007年度达到13亿美元。
具体而言,每个棉农在每个市场年度享受到的直接补贴限额不能超过4万美元,享受到的反危机补贴不能超过6.5万美元,享受到的市场销售补贴不能超过7.5万美元。如果棉农调整后总收入连续3年平均超过250万美元,则不给予补贴,除非该棉农的总收入75%都来自农业生产。
印 度
印度政府主要通过实施最低支持价格政策、生产投入补贴、纤维补贴等补贴政策对棉花生产进行补贴。除此之外,印度政府还通过资助棉花发展项目、提供良种和统一防治病虫害等服务对棉花种植者提供帮助。
印度执行最低支撑价格(MSP)体系,但在2013年度政府没有直接收购,而且由于市场价格高于MSP,也没有向棉农支付补贴。2013年度,J—34籽棉的MSP价格为37卢比/公斤,按照当年的平均汇率换算,相当于82美分/磅,低于国内棉花市场价格。
除MSP之外,印度棉农还可享受债务豁免并得到政府提供的肥料补贴,同时在政府还对棉花生产投入提供补贴,包括化肥、电力和灌溉,对一些弱势地区的农业信贷还提供利息补贴。作为国内主要的农业补贴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为稳定国内化肥价格,逐步开始实施化肥补贴。棉农从零售商手中以固定的价格购买化肥,化肥零售价格根据每年的生产成本和国际价格的变化进行调整,政府根据国际价格和固定零售价格的差额补贴化肥生产商。
2010 年,印度政府颁布国家纤维政策来提高印度棉花在国际上市场的竞争力。为刺激国内纺织企业吸收国内棉花,政府在未来的十年将花费40亿美元为纺织企业提供现金和利息补贴,以实现纺织企业的现代化。这不仅保护了印度农民的植棉利益,而且如果印度的纤维政策目标能够实现,印度将出口更多棉花附加值产品,比如纺织品和衣服,而不是原棉,这将有利于棉花产业和纺织业的长远发展。
巴 西
巴西政府推出的竞拍机制主要是政府向农户或者合作社支付市场价格和政府制定的最低价之间的价差。2014年7月中旬,政府制定的最低保护价格为44.6里亚尔/阿罗瓦,相当于60美分/磅,但实际价差则是由政府组织的拍卖成交价格来决定。在过去3年,市场价格一直高于最低保护价。
此外,巴西政府通过低利率信贷的形式,间接补贴棉花生产者。低收入棉花生产者只需要支付5%的贷款利息,便可获得棉花生产贷款。过去10年,预计巴西政府向棉农提供了大约5亿美元的贷款,低收入棉农的贷款利息为5%,比20%—25%的市场利息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