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范操作风险,加大案件防控力度,农村信用社建立了岗位轮换制度,不仅为信用社安全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还促使员工加强各条线业务学习,对操作风险起到了有效的防范、控制、缓释作用。
笔者认为,实行岗位轮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员工能够熟悉多项业务知识和技能,让员工成为复合型“多面手”。
二是有利于提高员工间的相互约束能力,有效预防员工长时间在一个岗位积酿案件的可能性。
三是有利于监督检查部门对内外账务、制度执行、业务操作及重点业务、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
四是有利于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暴露隐患所在。
五是有利于激发员工特别是大学生员工的工作创造性,提高工作活力。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在实行岗位轮换过程中仍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可能影响客户对信用社的信任度。由于农信社员工和客户在长期的业务往来中已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客户对信用社某位员工的认知度极高,在存款和归还贷款时只找熟悉的客户经理,如果频繁更换人员会使客户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会出现有钱不存、有贷不还的现象。
二是影响业务发展。由于农信社现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岗位轮换后业务操作人员全面掌握新业务还需有一个过程,对业务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就如何做好岗位轮换工作,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有的员工,特别是老员工长期在一个岗位,适应了这种工作环境,不愿意接受新业务、新知识;有的员工如信贷员长期在一个片区工作,对所辖区域内的情况比较了解,不愿到相对生疏的辖区工作;有的员工不愿意接受比原来风险更大、任务更重的岗位等等。因此岗位轮换前必须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鼓励员工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挑战。
二要做好岗位培训工作。岗位培训对于做好岗位轮换工作至关重要,轮岗交流人员在对新业务、新环境、新工作不熟悉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高差错率、业务脱节、操作漏洞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与岗位轮换工作配套的学习培训机制,分批次、有针对性地对轮岗交流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促使员工在未交流前或交流初期即能熟练掌握新规章、新制度、新业务流程,尽快适应新轮换的岗位和工作。
三要合理确定岗位轮换期限。在遵守岗位轮换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不同岗位的特殊性,合理确定期限。例如信贷人员岗位轮换不宜过于频繁,忌大面积岗位轮换;前台柜员、后台柜员及营业部的出纳、结算、储蓄等人员的交流,也应审慎摸底,确定合理期限,将岗位轮换对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发挥岗位轮换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