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展农村电商需要“新思维”

□ 甄则 贞元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态, 这几年一直是国家大力推行的政策。无论是“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还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决策,目的都在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逐步改善。农村作为下一个互联网“人口红利”来源的潜在价值开始凸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有6.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6.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但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 农村地区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当然,我国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7.5%,相比城镇居民的62%有不小的差距,不过这也预示着未来成长空间的巨大。

    电商下乡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算算账却是辛酸自知。农村电商市场的启动面临着巨大的障碍。首先,是包含物流和支付在内的基础设施的问题。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来说,物流都已经成为了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大瓶颈。农村的物流网络设施不完善,几乎所有的快递公司都难以将触角延伸到村级客户。原因是物流成本高或者说“不经济”。相比城市人口的密集分布,农村人口较为分散,一个一两千人口的村庄走一遍可能就是十几公里,在非平原地区就更是如此。配送成本非常高,谈不上效率。而且这种农村物流流向往往是单向的,返程空载率较高,更抬高了成本。对于支付,一方面来自于农村金融网点布局的不完善,更多的则是农民对在线支付完全陌生,很少人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而且他们也对这一支付方式也存在着天然的不信任感。让他们一下子接受网银、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很有困难。

    其次,基础设施问题。基础设施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规律和水平的制约,以至于长期以来没有很好作为。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的制约,这些方面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近几年,随着宽带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农村的迅速普及,加上一大批返乡务工人员的积极推动,广大农民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已经逐渐不觉得陌生了,但要让他们的消费行为与电子商务接轨,则还有距离。

    面对新市场我们需要有新思维、新思路。将城市物流网络体系的规划放到农村固然是张冠李戴;但是,如果能在一些关键的仓储节点和配送节点充分利用现有的乡村设施,例如信息服务站、小卖部、小超市等,在解决支付以及农村消费习惯的问题上,他们同样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村代购点,包括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推广的农村服务站都在这些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农村与城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不同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水平、消费习惯等,都决定了农村电商会有着与城市现有电商迥异的种种生态;而适应和驾驭这些生态,正是能否在农村市场上立足的关键因素。真正地去沉下心来,了解当地农村的商品选择偏好、习惯的购物流程以及可以接受的服务方式和水准等,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生产和消费都比城市后进。电商下乡,在挖掘农村电商消费的同时,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形势,切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整体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升级,形成一个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良好生态,才是长久之计。 相比城市和众多跃跃欲试的电商而言,农村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市场,更需要城乡统筹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制胜农村电商市场;就农村本身谈制胜农村电商之道,是不足取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