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吉林省稳定长效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于促进金融公平、提高弱势群体收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优化金融服务和产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吉林省农信社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征程。无论是组建之初的合作金融组织,还是现在的向商业银行改制,农信社始终担负起服务“三农”的历史重任,坚持“因农而生,随农而变,为农转型,助农富强”的使命,在农民既无财产抵押又无有效担保的情况下,坚定不移地支农支小,扶微扶弱,为全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目前,在多措并举的大力实践过程中,吉林省农信社已成为当地有效践行普惠金融的主力军。
(一)始终坚持服务理念与对象的包容性。以“农民致富的银行,微企成长的银行,居民兴业的银行”为市场定位,全省“存取汇”通存通兑免收手续费。客户群体遍布市县乡村,实现全省9021个行政村农户贷款全覆盖,拥有存款客户1100万,贷款客户330万。近十年,累计发放农户贷款2355亿,户均贷款1.5万元,农户贷款覆盖面达到了68%;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228亿元。
(二)始终坚持服务手段与渠道的便捷性。致力于打造立体金融渠道网络,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1公里”,网点占全省金融机构40%,从业人员占全省金融机构40%,实现县、乡两级全覆盖,90%以上助农金融服务村村通。全省建立起涵盖1610个物理网点、6000个助农服务点及流动服务车、1728台ATM机、12800台POS机的服务终端系统,建立了农贷、个贷、微贷等专营中心和特色支行。依托科技支撑,建成了集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五位一体”的渠道服务体系,“拨打96888、金融服务送到家”,农民不出村就可享受金融服务。
(三)始终坚持服务功能与产品的多样性。完善创新六大金融,支持特色农业、绿色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实施惠农富民三大工程,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实用性。基本形成“易捷通宝”等五大类104种金融产品,满足各类客户需要。在全国率先推广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土地收益权保证贷款和“三权”抵押、微贷工场等信贷产品,有效扩大抵押担保物范畴,重点支持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发展,主动支持医院、学校、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研究支持农村水利、污水处理、新农村建设。
(四)始终坚持服务贫困与弱小的责任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四年累计缴纳税收42亿元。成立了吉林农信慈善基金会,捐赠三所吉林农信希望小学,面向社会捐款捐物近3500万元。从边远贫困县招收了150名贫困家庭的高中毕业生,到大学学习一年,毕业后回到家乡信用社工作,圆了贫困家庭的孩子的上学梦,工作梦。2010年以来,以优惠利率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农民让利近10亿元。让农民切实分享到农信社的普惠金融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