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4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葱贱伤农”之后的反思
——陕西乾县大葱滞销事件系列报道之三
□ 本报记者 王 敏

大葱采挖结束后,农民开始计划种上新的蔬菜,抓紧把钱赚回来。

    

    从“乾县大葱滞销”消息成为关注热点到现在,已过去一周多的时间。经过陕西省三级供销合作社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滞销的200多万公斤大葱即将售罄。葱农们喜出望外,“虽然没赚钱,但是供销社给的收购价格已经够采挖人工费了,否则葱烂在地里我们都弄不出来,可怎么办?”乾县漠西社区夹道村村民彭爱爱说,大葱挖走后,就能翻新土地继续种蔬菜,把赔的钱赚回来。

    乾县大葱因为葱白长、口感好等特点,曾经在去年举办的第21届杨凌农高会(我国最高级别的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上获得后稷奖。这么好的大葱为何会大面积滞销?

    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办公室副主任党春光分析说,乾县大葱之所以滞销,一方面是受大环境影响,年后国内葱价持续走跌,乾县大葱也未能幸免;另一方面是宣传不到位,乾县大葱虽然在咸阳市口碑很好,但是省内其他县市及省外客商并不熟悉,还是习惯采购山东大葱。

    西安市新北城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张峰也同意这个分析,他说:“这么多年葱的来源基本上都是山东,咱陕西的葱占了很小一部分,好多客商不知道乾县大葱产量这么大,信息相对还有点儿滞后。”

    此外,盲目种植也是导致滞销的原因之一。乾县漠西社区瑞丰大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孟发告诉记者:“社区很多村民看到前几年种大葱的人都挣了钱,跟风而上,漠西大葱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300亩增加到现在的6800亩。今年春季雨水充沛,大葱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10%左右。但是,漠西大葱进不了西安、宝鸡及省外一些大的市场,周边的小市场又消化不了,最终导致滞销。”

    如今,大葱滞销问题得到缓解,葱农们在欣慰的同时也反思了滞销事件中自身的原因。“其实年前每斤葱可以卖到0.8-1.5元,但是考虑到以往年后的价格通常都比年前高,为了卖高价,今年就都赶在三四月集中上市了。”乾县漠西社区安庄村村民张容有点后悔。

    葱虽然卖出去了,但村民还是损失不小。下一步该种什么,如何避免再次出现滞销情况?这不仅是葱农思索的问题,也成为当地供销合作社当前工作的重点。

    “这两天要召集大葱协会负责人、村干部以及种葱大户开个会,商讨成立大葱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后我们要将种植与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订单农业。同时,县社还要在夹道村建一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解决卖难问题。”乾县供销合作社主任赵云中告诉记者,这次组织来采购的各地客商都对乾县大葱的品质高度肯定,乾县大葱的知名度也提升了,大葱协会计划注册商标,对大葱进行精细包装,提高大葱的附加值,向省外市场进军。

    此外,加强对农产品价格信息的搜集及发布,及时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也是供销合作社日后需要加强的工作方向。“省社会定期在农林卫视上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进行宣传,并通过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及时将供求信息传递到农户手上。”党春光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滞销的大葱,有2/3是依托供销合作社的流通网络销售出去的。“解决农民在生产、流通中遇到的困难,这是咱们供销社的‘天职’!”陕西省供销合作社总经济师李广利认为,虽然此次大葱事件圆满解决了,但是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的路还很长,省社将会继续通过供销蔬菜直通车及“一县一品”农产品产销平台等项目的不断推进,为农民建立更完善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