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来北京定居已是四年了。我原来居住的南方城市经常是脱下棉衣就得穿短袖,天一冷褪下衬衫就要穿羽绒服,感觉好像就只有夏冬两季。相较之下,我还是比较喜欢北京分明的四季。
春
北京的春天在立春之后便会显出些许的端倪,长在阳面的迎春花是最早感受春光的小花。在还有些凛冽的北风中,一丛丛的枝条上已开满一串串的小黄花,让人眼前一亮,仿佛告诉人们,春天就要来了。若是下一场春雪,更是让人欣喜。雪后的蓝天是那么的透亮,暖暖的日头映在头顶,嫩绿的带着芽的柳条在春风里摇曳着、粉粉的带着苞的桃花在春日中发着亮、明黄的迎春花在厚厚的雪被里探出小小的笑脸,一切都是那么的静好。微风过处,春雪纷纷飘落,树下看景的人头上、肩上落满雪花,缩缩脖子,笑声随着雪花一同落下。几日后,比迎春花颜色稍深的、有着四花瓣的连翘开了,宣告着北京的花季正式拉开了大幕。大朵大朵的玉兰花开了,白的瓣、紫的瓣在端庄大气地绽放;樱花、桃花、丁香、海棠花赶集般地争相怒放。我真是觉得只能用“怒放”来形容,我还发现这些花大都开在光光的树枝上,开的那么纯粹,树叶一般是在花开后才慢慢生长。这万紫千红的花,我特别喜欢海棠,亭亭玉立的树形,新绿的树叶中一簇簇白中泛粉、粉中透亮的花朵,远瞧婀娜多姿,近瞅娇艳欲滴,真正让人爱怜不已。丁香花,好美的名字,密密匝匝的小花瓣有白、有粉、有紫,远远地就有股幽香飘来,胜在多、胜在密、胜在有香气。天坛的柏树林,颐和园的湖边满地开满了紫色的小花,猜测中我以为是紫色的油菜花,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有个好雅的名字——“二月兰”。满满从眼前铺到尽头,春风里艳阳下静静地开,不张扬不耀眼。
春天的花在华北平原三月春日里舒展地开。若是有场春雨降临,你就奔向颐和园吧,最好是从西门进,避开摇着小旗的旅游团队,直奔西堤,那真是春风拂面、柳条轻摇,粉粉的花瓣随风飘落,“桃红柳绿”用在这里那是太贴切不过了。细细的雨水把天地、树枝、花瓣、小草都洗的亮亮的,四周湿漉漉、雾蒙蒙,胜似江南四月天。隔着水波荡漾的昆明湖,万寿山佛香阁在水雾中如山水画般淡淡的映着,十七孔桥立在湖中也是淡淡的,满桥都是游人。我们在远处,就像看着一幅画,这种感觉好极了。
夏
转眼间,昆明湖的荷叶亭亭玉立,蜻蜓悄悄地在荷花花蕊中穿行,夏天到了。小区里的杨树迎着风哗哗的唱着小曲。夜静时分,树上知了声格外响亮,让人真切体会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夏天的休息日,最适宜到近郊走走。北京的西边、北边有山有水有长城,顺着简易公路往前走,两旁有潺潺流水叮咚作响,空气中弥漫着野花的芬芳。顺着山道往上走,山坡上长满了杏树和桑树。越往上去,杏树上的果子越发熟透了,粉粉红红像孩子的笑脸。四周无人,只有放养的鸡在山地里溜达,几只看家的狗看到我们上来,“汪汪”叫个不停。一路向上,一路红的杏、紫的桑葚挂满枝头。站在树下,选那最漂亮的杏摘下,轻轻一掰,饱满的果汁顺着手就往下淌。吃到嘴里,绵软香甜,妙不可言。
伏天,是北京最热的日子,好在闷热两日后,必定会有一场暴雨。古语云:“春风风人,夏雨雨人。”雨,从古至今都密切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北京伏天里的雨尤其惹人喜爱,干净利落的一阵暴雨之后,天显出湛蓝色,彩虹也会应景地出现。
秋
秋天的北京实在是太好了,街道旁银杏、白桦、栾树的叶有着各种层次的黄,火炬叶、爬墙虎、枫树亮着靓丽的红。菜场上,深红浅红的苹果、脆甜软绵各色的梨、紫色的葡萄、橙色的柿子还有满地的山里红。下班走在路边,不知何处飘来糖炒栗子、烤红薯的香气,不由得让人驻足,看着、闻着,心里就很满足。
想着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所写,“早晨起来,泡一杯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到青天下驯鸽的哨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落下来的日光,或在围墙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色花朵,自然而然的就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现如今,这样的日子也只能在作品中读到,只能是让我们在心底里慢慢地品味思量。
冬
年根到了,偶有飞飞扬扬的小雪细细密密的落下,房顶、树枝、草地渐渐变白。心也随着雪的飘落而不安,故宫、颐和园、胡同、河边都是拍雪景的人。正如老舍所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天安门城楼的琉璃瓦上、社稷坛旁的长廊上以及槐树枝上都铺上了薄薄的一层细雪。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那点薄雪好像有些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天依旧有些灰蒙蒙,但是红墙长廊配着红灯笼就有了年的味道。
只是下小雪吧,如今的京城好像是经不起大雪扑城了。雾霾已是京城的标志,也是老百姓的痛。无论春、夏、秋、冬,蓝天白云都是如此的珍贵,本是春日艳阳、秋高气爽的季节,居然十天中倒有六七天是灰蒙蒙的日子。郁达夫曾说:“等枣树叶落,枣子红了,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现在,若是北风来的日子,便是全民狂欢的日子,于是微信里朋友圈的图片铺天盖地,大家晒着在蓝天下阳光中幸福的感受。
我深爱着北京,深爱着北京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