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市社:
示范引领 联合发展
截至2014年底,浙江省嘉兴市供销系统共参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90家,现有国家级示范社50家,省级示范社33家,市级示范社62家,示范性强社共145家、占比一半,走在全省前列。
近两年,嘉兴市社提出“扶优扶强、示范引领、联合发展”的建设思路,采取多种办法推动领办、参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逐步提升合作社社员收入水平。一是采取多种形式扶大扶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增资扩股、项目联建、品牌包装、人才引进等多种办法,推动绿农专业合作社、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利丰黄桃专业合作社、三星水蜜桃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合作社向强社转变,扩大在浙北地区影响。如南湖区社出资400万元入股绿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嘉兴市首个现代农业经营服务综合体项目;善县社注册“银嘉善”品牌,对辖区内特色专业合作社产品进行集体包装,等等。二是持续加大对合作社产业基地投入。集中供销合作社有限的财力,出资1067万元,帮助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约14.8万亩,开展机耕机收、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田保姆”服务,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社员增收致富。三是不断加大产销对接合作力度。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优势,采取减免进场费的办法,引导专业合作社产品进入供销合作社主办的农批市场、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超市和供销合作社网上农产品1号店,2014年全年统一销售农产品总值32.3亿元,帮助农户实现收入32.1亿元,18.3万户农民从中受益。四是多形式推进产业相近、功能互补、区位邻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切实带动发展较慢、财力较弱的同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跨越发展。2014年,全系统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4家,联合社达到6家。如由海宁市马桥供销合作社、合作社强社袁花镇南方梨合作社,以及弱社兴盛果蔬合作社、梨园果蔬合作社共同投资50万元,成立海宁市梨兴园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种植基地面积扩大到4800多亩,直接带动农户2500多户,助农增收20%以上。
新疆察布查尔县社:
以质取胜 培养领头人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新疆察布查尔自治县特色优势产业中率先产生的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该县社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产业聚集度相对较高的区域,按照“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领办各类合作社,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营销专业户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社员)”模式,努力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关键要坚持以质取胜。察布查尔县社除开展一般性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外,十分注重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统一制定并实施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控体系,健全农产品源头追溯制度,加强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该社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创造条件在合作社内部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等认证,依托优势品牌增强合作社的活力;引导同类产品的不同组织之间相互协调、互相沟通,规范市场行为,形成良好的价格运行机制,防止相互低价竞争,损害自身利益和农民利益。
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当地的能人大户领办的,他们或有技术,或有营销经验和渠道,不仅具有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愿望和能力,而且在群众中具有一定威望。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察布查尔县社积极发现和培养这样的领头人,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尤其注意发挥那些有市场经济观念、了解市场行情、公道正派、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的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社队伍中来,成为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
黑龙江巴彦县社:
统分结合 规范发展
黑龙江省巴彦县供销合作社积极谋划,因势利导,组织动员该县富江乡振发村广大种地农户加入本村的丰收农机合作社,实现了统分结合,连片作业,统一核算的生产经营模式,一些农户用自己的承包地入股,把土地交给农机合作社管理,自己到秋天收“干股”。目前,振发村带地入户的农户达到1860多户,土地面积也增加到87801亩。
第一在政策上进行扶持。县供销合作社购买了有关农村政策书籍,建立起了农家书屋。包村干部定期来村里组织学习,提高农民掌握技术、掌握政策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帮助村里建立了信息网络,使农民坐在家里,就能够了解掌握全国各地农副产品行情;第三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县社专门聘请农机专家为农民讲解驾驶安全知识,培训农机能手。第四是热心扶持慷慨解囊。去年丰收农机合作社由于缺少资金致使配套机械不能及时到位,县社班子经研究决定,一次性扶持合作社5万元现金,解了燃眉之急。
为了通过农机合作社带动种植产业的发展,提升老百姓从事农业种植的信心,该县社帮助振发村丰收农机合作社建立理事会制度。县社驻村干部与合作社理事监事社员讨论,向他们讲解合作社以及杂粮产业发展的前景。最终与理事长宗连权等1860多户农民达成共识,于2010年5月组织成立了巴彦县富江乡振发村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并登记注册。合作社在运作过程中,整章建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合作社的运营机制。在县供销合作社包村干部支持和重视下,结合农村的实际,在“五统一”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合作社+生产社+加工品牌”的产业化模式。投资30余万元的农机库房建设建成使用,农户带地入户面积达到8780亩,使巴彦县富江乡振发村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雏形已经形成。
合作社处处为种植农户着想。带地入户的农户每亩地直接给出租金550元,粮食直补归租地农户,截至目前合作社已与1860多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建成3个无公害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巴彦县周边各县、各行政村粮食种植和发展。合作社在年初还与没有入户的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协议,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为保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真正使农户意识到土地是他们的根本,合作社在收购价上给农民以最大的实惠,以高于市场价3-5角的价格进行收购,使老百姓看到了种地的希望,得到了土地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回报。在振发村一提丰收农机合作社当地农民信得过信誉好,“丰收农机合作社”已成为当地一个品牌,一个响当当的牌子,一个老百姓信得过的牌子。
(根据各级社来稿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