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草木之中有一人。一说是草木葱茏季节村姑在采茶呢。又说是茶叶这种植物一半草本一半木本。喏,新鲜叶子谓之“活草”,长叶子的地儿呢,叫“茶树”。又是草来又是树,不是草木是什么?
我国种茶历史久,产茶区域广,茶叶品种多。这里单说家乡安徽泾县茂林镇的千年绿茶。
皖南。茂林。从水岭到濂坑,与旌德县一山之隔,岭高坑深,林密地湿。风调雨顺,景色怡人。泉水叮咚日照短,坐南朝北阴山多。仲春,野芳发而幽香;初夏,佳木秀而繁阴。气候温和,植被茂盛,绝对是天然的绿茶产地。据说北宋年间这里种茶就小有规模了。
这里的茶叶季节迟,枝干嫩,个头大,无叶蒂,叶茎壮,叶片厚。缘何?天时地利。比方说在潮湿阴凉的地儿孵出来的豆芽,个头长不长?你能说它老么?真正的饮茶行家最喜饮这里的绿茶。
清明过后临近谷雨时,这里竹香花香茶香,青翠满园,芬芳盈谷。村姑茶娘们纤纤玉手采来嫩叶鲜草,到家拣掐分类,铁锅翻炒,烘顶烘烤。金竹器具,柴炭并用,技法娴熟。这些茶清一色手工制作,拖老烘,装锡鼓,蓼篛打底封口。滋味耐人回味。
有道是“吸烟过火关,饮茶过水关”。茶客品茶品内质,泡茶最佳宜兴杯。取一小撮,黛叶绿枝,银毫显露。用80度开水泡至半壶,枝润叶舒,形若玉兰,茶汁慢慢析出,再以滚水兑冲至八成满待饮。你看,杯中叶片上下浮动,有如“花港观鱼”;杯口氤氲袅袅,香里透出甘甜。茶汤呢,二月柳芽鹅黄色。轻嗍半口细细品,再饮一口回回味,会让您觉得连生活都是甜的。那才叫一个“爽”!要不人们怎会将绿茶奉为传统国饮呢!
家乡的茶儿,口感极佳。头开酽,二开香,三开甘,四开甜。耐冲紧泡,余味悠悠。因此,家乡人形容做事轻松叫“捏饼子吃茶”。你想,一手端茶杯,一手捏茶点,惬不惬意?
“寒夜客来茶当酒”则又是别一种意境。
泡茶之水很有讲究。据说分五品:一品甘露,二品山泉,三品井水,四品河水,五品自来水。甘露是天水,凡人取之泡茶不易。二品嘛,当推我们家乡的山泉之水了。“濂坑的茶叶濂坑的水,出了濂坑就变鬼。”难怪城里人茶叶买回后直嘀咕:当时泡了多好喝,怎么到家就变淡了?呵呵。
君不知,当年北宋王安石王丞相让学生苏东坡从四川老家取中峡之水来泡茶,谁知苏东坡途中竟忘了这档子事,船至下峡方才想起,急命人取了一瓮封好带回,企图蒙混过关。不料老丞相贼精,热气还直冒呢,就看出猫腻了。苏东坡忙问其故,答曰:“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水缓急相半。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适中。今见茶色半晌才出现,故知是下峡水。”不愧是品茶大师!忽悠不成,结果当然是苏东坡五体投地加上俯首帖耳,好生挨了一顿尅。看来泡茶之水“深”着呢!
茶水,茶水。“千年绿茶万年水,饮茶当思种茶人。”茶是家乡的好,水是家乡的甜,人是家乡的亲啊!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皖南茂林,水岭濂坑,我的家乡。这里山好,水好,茶好,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