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与汪国真的一面茶缘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得知汪国真离世的消息,很吃惊,觉得太突然。我回忆起去年因茶与他结识的一面之缘。

    那是在参加茶周刊与汪根发老师组织的一次茶文化征文摄影大赛的最终评审,汪国真是评委,我们共处了一天。从当时的情况看,丝毫没感觉到汪国真有重病,更不会想到,一年之后,他竟离世了。

    2013年春天,我们与汪根发老师的公司合作组织了一次征文摄影比赛活动,希望有更多来自茶区基层的人参与,推动茶文化的落地。从夏天开始每周在茶周刊选登优秀的参赛作品。到年终已经征集到数百篇(幅)作品。2014年春节后,我们组织对优秀稿件进行最终评审。

    评审会在马连道一商大楼汪老师的办公室进行。评委中记得有原中茶协会长梅峰、电视台的江导等人。我到时,汪国真已经在埋头审稿了。由于稿子多,大家都没怎么说话,只听到翻稿子的哗哗声,还有写评语的沙沙声。一直忙到下午,散文、诗歌、摄影三组稿子评定。汪国真负责的是诗歌,大家对他的评审意见很认同。工作结束后,他好像还有别的事情,匆匆告辞。临出门,汪根发老师送给他一盒当年的新绿茶。

    从后来媒体报道中我才知道,汪国真就是在2014年发现罹患肝癌的。具体时间不得而知,从他那天审稿时的身体状况和神态看,应该还好。从他朋友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汪国真对待绝症还是相当理智和坦然的。

    作为诗人,他的作品曾经风靡一时,带给人们很多正能量。任何一个人一生能有这样的经历,应该算是圆满了。至于后来有的诗界同行对他作品贬低,以及有些人说他没有批判精神,让人感觉有些苛求。诗歌本就讲求个性,如果人人都是“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式的表达,这不恐怖吗?汪国真离世后,我连续看到几篇报道说到他在患病后还关注一个社会热点案件的进展。当时有些不解,现在理解了。那是他的朋友们在告诉人们——汪国真并不是不关心世事。

    理解了这一层,反倒感到不平和困惑。为什么我们在需要尊重别人时总是那么苛刻?而“包容”一些行为时又那么没有底线?

    那天,汪国真穿了一件墨绿色呢子大衣,与大家点头告别后就消失在门外。

    汪国真,一路走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