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5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清香甘活 岩骨花香
——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茶学院“小茶人”走近“大红袍”
□ 霍艳平

小茶人们体验抖青。

    为了让爱茶之人能够进一步亲近自然,亲身感受茶的魅力,5月1日-3日,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茶学院组织师生来到武夷山走进大红袍的产地,探究大红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王顺明老师一起学习知识、技艺,传承中华茶文化,增进对茶文化深入的理解,激发“小茶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喝过了香浓的“迎客茶”后,孩子们就在王顺明爷爷的带领下来到茶园。远远的就望见茶园里有很多标牌,上面写着“梅占”“肉桂”“水金龟”“水仙”“大红袍”等,这简直就是一个特意为孩子准备的教育基地。按照王爷爷教的采茶方法,孩子们都俨然成了一个个像模像样的“采茶姑娘”。她们边采茶边围在王爷爷的身边听着他为大家介绍不同茶叶生长的特征,高兴极了。

    活动中,孩子们还亲身体验了萎凋过程中的抖青。看着那么多鲜嫩的茶叶从指尖滑落,年龄最小的“小茶人”付颖慧兴奋地说:“太好玩了,好像天女散花啊!”随后,大家还兴致勃勃地走进茶叶的生产车间参观。看到一个个忙碌的工人,听着“隆隆”的机器声,望着从机器里冒出浓浓的雾气,嗅着经过揉捻后四溢散出的茶的清香,摸着刚刚经过干燥后还带着温度的青茶,孩子们争相提问,并认真记着笔记。

    活动的第二天,小茶人们还来到了大红袍景区参观学习,走近母树大红袍,为“大红袍”追根溯源。在这里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大红袍”名称的来历,还自编了武夷岩茶“五大名枞”的茶歌和三句半。此行,大家还有幸聆听到了王顺明老师所做的《武夷岩茶初制工艺》专题讲座。国子监中学的同学们结合学习参观及老师的授课内容,绘制了“从一片树叶到杯中之客”的思维导图,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了王顺明老师的赞许。

    学习研茶的最后一天,师生们还来到了位于九曲溪上游的武夷山市桐木村朱氏茶场寻找金骏眉和正山小种的发源地。此行除了看到茶的生产工艺外还看到了很多老松木,因为只有老松木熏出的茶才更香!在这里,小茶人们还遇到了桐木村年龄最长的金骏眉茶技传承人70多岁的朱爷爷并合了影。

    清香甘活,岩骨花香,韵出山水间!通过此次武夷山之行,不仅让小茶人们学到了制茶的技艺,更增强了爱茶的情怀!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