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5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用互联网思维引爆绿色梦想


    众筹模式是我们的选择,它实现了由传统的先生产后销售,逐步转变为先销售后生产——农民通过众筹让产品销路有保证;消费者通过众筹,踢掉中间商,防止价格伤害,监管食品安全。 

    口述:野农优品创始人&CEO  勾英达

    整理:本报记者 邱爽

    未来的中国农业必将是规模化、数字化的,也必将通过大数据,有规模、有计划地进行产出。看到中国在农业管理方面落后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场。

    我是一名90后创业者,但野农优品已经不是我第一个参与创业的项目了。自从今年年初《新闻联播》跟踪报道我们的项目之后,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关注我们的商业模式。有人说我是互联网行业少年创业典范,改变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有人说我异想天开,属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更多的行业前辈则鼓励我大胆尝试。无论在您眼中对我的第一印象如何,且听我娓娓道来就当是饭后闲谈一番,何妨?

    农业在中国,已经走过了7000年的历史。每年人大代表大会,“三农”问题永远是聚焦点。要在农业领域创业,需从问题出发——目前中国农业有两个最为显著的问题:第一个是农业污染问题,即土地的污染以及化肥农药所带来的土地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第二个是销售问题,一方面农民担心自己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又降不下来。而这其中的差值并不完全是中间商起的作用,仔细梳理整个农业供应链,可以看到每个环节的的利润其实都不高。因此,做农业,第一个难点不是技术,而是健康优质的供应链和简单直接的商品流通环节。因为,冗长的流通环节不仅造成了价格上的伤害,也会因大家对自己所食用的东西不了解而增加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

    如何解决这些难点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课题,而互联网渠道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和销售的关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定位消费者的需求,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实现农产品的零库存。通过对已有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归纳和总结,我们最后提出的解决方案只有两个字,那就是“信任”。而为了同时实现农民对我们企业的信任以及消费者对我们产品的信任,我们最终选择了“众筹”模式,因为这是互联网对于传统农业真正革命性的影响所在,即由传统的先生产后销售,逐步转变为先销售后生产——农民通过众筹让产品销路有保障;消费者通过众筹,踢掉中间商,防止价格伤害,监管食品安全。

    首先,农业众筹不存在中间商的问题;其次,通过农业众筹,农业生产者的销路有了保障,并且消除中间环节后,双方在农产品价格上都会得利;第三,作为众筹者,城市家庭对于众筹的农产品不仅是消费方,还是生产的体验者和参与者,而农场或农户以专家、专业合伙人的身份一起来完成这一农产品项目,所以双方不存在利益冲突;第四,农业众筹有足够的生产透明性和信用保障性,城市家庭和农场农户一旦建立众筹关系,双方就建立了一个信用机制。因为,众筹者也是农产品的消费者,那么众筹者也理所当然的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管者。综上所述,“众筹模式”的确立,是件多方共赢的好事。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发展最大的瓶颈。如何让消费者通过众筹重拾对中国农业的信心?通过互联网创造透明的供应链体系,在我看来是最直接的方法——从食品领域延伸出来的可追溯系统,是当下解决食品安全和食品信任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一个溯源码,消费者就可以在手机看到这个产品的追溯信息,哪里耕种、何时采摘、谁来采摘、包装日期等一应俱全,而这些都需要互联网、物联网、网络视频以及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这也正是农产品电商的强项。最终,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追溯,再加上质检等权威机构的合作,就可以多方协同创造出真正透明的供应链。野农优品现在就正走在“溯源码+网络视频+物联网”的路上。

    未来的中国农业必将是规模化、数字化的,也必将通过大数据,有规模、有计划地进行产出。看到中国在农业管理方面落后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正如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说,信息化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在的中国农业没有年轻人,中国农业就像一个带病前行的巨人,而农业改变需要青年人、需要企业家、需要整个社会资源,它不排斥巨头,也不排斥个体,像水田一样,它是一个生态系统,系统里的所有人都能受益,而缺了谁系统都崩溃。在这个变革的年代,农业可能会因为年轻人的智慧、勤奋、激情发生改变。所以,野农优品即使失败,也是一次伟大的尝试。而与其考虑成功与失败,不如站起身来,用自己的所有能量来唤醒中国青年关注农业,再造故乡。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