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收手?”是许多企业家遭遇的主副业间权衡的难题。在 2009 年低迷时期,新希望集团在主业大多数企业采取收势的时候反而采取了攻势:重点部署农牧产业链,加大海外饲料新厂及产业化建设等。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国家拉动内需,大搞新农村建设。一个行业由垄断走向开放,必将迎来一个迅速膨胀的短暂机会,巨大的膨胀就是超额的利润。
然而,当一个行业好的不得了,就意味着泡沫大了。如何做好风险把控?新希望有个系统严密的决策体系,战略决策要由投资决策委员会共同讨论,且要咨询专家;经营管理部做了详尽的市场调查后,再由领导小组进行价值分析和风险分析。在投资决策委员会中,我有一票否决权,却没有一票赞成权。此外,新希望集团内部还有一个“项目批判式论证制度”:新希望集团如要新上一个项目,要请有关人士出面论证。这种论证不是从项目的可行性说起,而要先拿项目的可否性开刀。
新希望的每个项目出来均要进行三轮“批判性论证”:第一轮在企业内部论证,第二轮是各方面邀请企业外部专家论证,第三轮是集中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专家共同论证。论证中不能说优点和可行性,只挑刺,谁批倒了就给谁大奖。只有经过这几个回合的论证仍驳不倒的项目,集团就要研究这个项目投资上马的时间问题了。因为,一个所有的人都批不倒的项目,其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此举就是为了避免企业领导层一拍脑袋就干的盲动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