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
5月11日下午5点半,张熙在朋友圈分享一篇题为《福建首个农村淘宝2.0版启动 全年线上交易额将达3亿》的新闻时,随手敲出了“狼来了”这三个字。
张熙是福建农信社的一名员工。他转发的文章所报道的“福建首个农村淘宝2.0版”,是指5月6日正式开门迎客的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长汀县服务中心和首批24个村级服务点。这是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计划,即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中的一步棋。
另一电商巨头京东亦不甘落后。2015年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在全国区县铺开,预计年内开业数目将超过500家。
电商巨头大规模在农村“圈地”,皆因看好农村电商市场这片蓝海,但其战略目标显然不止于电商。
“阿里系”的蚂蚁金服正在向三四线城市及农村下沉,将紧紧跟随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进入农村金融领域。
京东金融副总裁姚乃胜则表示,2015年京东金融业务将会在三个方面发力:上线股权众筹平台、发力农村金融(把电商和金融结合在一起)和校园金融。去年12月,京东与格莱珉中国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双方将借助京东的互联网渠道和供应链资源,结合格莱珉在农村小微金融服务领域的经验,携手开拓中国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
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的战略方向一致,都是依托电商平台渠道的下沉,为农村领域提供金融服务。
对于扎根于此的农金机构而言,其冲击不容小觑。
“从长远上看,将会对我们的存贷款市场形成冲击和挑战。”对于电商巨头农村“圈地”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一家农商银行副行长在接受《农村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分析指出,短期上看,如果农村的中小微企业或创业者被吸引到网上开店,县域内的一些社会资金流也将随之被吸走,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存款市场势必被分食。
从长期看,随着电商巨头们手中农村客户资源与交易等数据的累积,对入驻电商平台的中小微企业进行授信、放贷等业务也将陆续展开,这将直接影响到地方金融机构的贷款市场。
前述农商银行副行长的担忧在业内极具代表性,一位县级联社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记者,“电商交易的去中介化,很大程度上动摇了银行支付中介的地位,而且大量商户和消费者的注册信息、交易记录、社交关系乃至金融服务需求都将被电商平台获取,并形成排他性优势,农信社有可能逐渐被‘边缘化’。”
农村金融机构的担心,还源于农村电商平台对当地中小微企业的强大吸引力。
以农村淘宝长汀项目为例,5月6日首批79家企业已完成签约入驻县服务中心,预计年底县服务中心将入驻约200家企业,全年线上交易额将达到3亿元。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硬币总有两面,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反而可以为农金机构的创新带来机遇。
“这种形势逼迫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加快转型,改变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提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做到与时俱进。”中部地区一家农商银行高管表示,“与县域电商合作,也是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此前,已有一些农村金融机构试水与县域电商开展金融合作。
去年底,尤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加入了尤溪县第一届电商协会,该联社相关负责人被聘为尤溪电商协会副会长。尤溪县“农村淘宝”项目启动后,他们及时了解、全面掌握全县电子商务运作情况和“农村淘宝”发展动态,研究对策,及时跟进金融服务。
“‘农村淘宝’服务站开业仅3天,就为村民代理了1200多笔、金额15万元的网购业务,这些资金绝大多数是通过农信社银行卡转账支付。随着‘余额宝’的应用推广和网贷的推出,将造成农信社现有和潜在客户的流失,农村金融的竞争态势更加突显。” 尤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余道业告诉《农村金融》记者,“农信社必须主动对接、积极介入县域电商,为服务站、商户和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才能将其影响降至最低。”
据了解,尤溪联社优先为44个“农村淘宝”服务站各配发5万元的贷记卡,捆绑借记卡还款,并优先为服务站发放普惠金融卡以及信用、保证、联保等方式的贷款,同时给予利率优惠;对生产经营好,产品有市场的服务站“卖家”,包括在服务站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小微企业、合作社、农户,优先解决其信贷需求;还引导网购村民通过信用社的手机银行向服务站支付货款,及时地“抢占”了客户资源。
如此一来,县域电商服务站、商户及其客户都成为了农信社的目标客户,农信社为其提供的金融服务涵盖了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两大业务。
而在浙江仙居、天台等地,当地农村信用社主动出击,开设了多家金融电商超市,店里共设有金融服务、网上代购、快递收发、视频通话等20多种金融、生活服务项目。
县域电商正以井喷之势蓬勃发展,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对接这一趋势,已经不是做与不做的“选修课”,而是争夺市场份额的“必修课”。
(更多应对方略,请关注“县域电商的金融探索”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