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5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微众贷款18%年息为啥那么“贪”?

□ 财经评论员 李庚南

 

    年化利率18%的水平算不算高?答案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按10.8%的水平,也相当于现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0%多。但微众银行18%的贷款定价,自有其定价的逻辑,这就是收益覆盖风险的商业可持续原则。 

    5月15日,微众银行首款产品“微粒贷”正式上线,领先于阿里网商撩开网络银行的面纱。然而,微众银行这一次首推“微粒贷”出人意料的或许不仅是它打出的“无抵押、无担保、按计息、随借随还”菜单,还有高达18%的年化利率。

    年化利率18%的水平算不算高?答案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按10.8%的水平,也相当于现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0%多。若果真如此,会不会再次刺激公众的神经?

    但微众银行18%的贷款定价,自有其定价的逻辑,就是收益覆盖风险的商业可持续原则。以高利率覆盖高成本和高风险,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商业化运作,已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共识。

    腾讯拥有超过5.76亿的移动端QQ用户,基于社交网站而非实体企业的庞大客户群既是微众银行的底气,也是其软肋所在,其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将远甚于传统银行。高风险必然需要以高利率来匹配和覆盖,对于腾讯而言,就是要借助大数据优势对客户风险进行评估、最小化客户风险,同时凭借海量客户优势、按照大数原理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覆盖。

    值得探究的是,微众银行的贷款定价取向,应该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反思。

    其一:民营银行本质上是商业性经济组织,对利润的追逐是它始终不变的方向,不要将民营银行逐利的外部性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简单地划等号,更别简单地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挂钩。

    像微众银行这类刚涉水银行领域、完全依托线上的民营银行,其所面向的客户群体信用的脆弱性是可想而知的。高风险必然需要以高利率来覆盖,这是最浅显的金融学道理,也是这类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所谓缓解融资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说法难脱忽悠之嫌。

    其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旧的定价理念和定价技术将形成巨大冲击。只有“以客户为中心”的定价理念才能赢得长期的、忠实客户,才能赢得长远发展的根基;只有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客户风险评估体系,银行的贷款定价才能经受住利差不断收缩的煎熬。

    在贷款定价技术方面,银行业的短板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各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定价方面都已或浅或深地进行了积极探索,有些银行还建立了自己的风险定价模型,但所采取的方法或模型总体还显粗放或停留在理论上,简单地依据客户贡献度、信用等级、贷款担保方式等指标实行加点上浮。

    至于所确定的贷款利率能否覆盖成本和风险、覆盖到什么程度,银行很难说得清楚。在目前的利差水平下,由于银行还能获得比较满意的利润回报,因此对利率工具运用的精巧度也许并不太在意。但是,一旦利差进一步收窄,银行风险定价能力无疑将面临严峻考验。

    其三:“融资难”与“融资贵”在一定时期处于跷跷板的两端。融资难客观上带来融资贵,而缓解融资难的手段又往往会推高融资成本。因此,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是两个阶段的战役,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在当前形势下,关注“融资难”问题更具现实意义。

    要想同时解决“融资难”与“融资贵”问题,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我们要求商业银行既要努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缓解“融资难”问题,又要求它定价低,显然背离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可能令商业银行在信贷支持小微与风险风控间无所适从,而且还可能损害正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虽然融资成本的上升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对处于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的企业构成一定压力,但能否获得贷款始终是企业在融资方面考虑的首要问题,即“融资难”始终是主要矛盾。

    少一些贪婪,多一些互惠,这或将是银行不变成世纪“恐龙”的生存之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