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高邮市安大路上的户外广告牌上,一句“千仟草,不只有丝瓜水”格外引人注目,而更令记者关注的是“千仟草”的生产厂商扬州十二粉黛生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商营销的大手笔。该公司财务总监蔡明勇告诉记者,本公司今年计划销售“千仟草”护肤品1亿元,其中线上预计销售8000万元。而这蓬勃发展背后是江苏高邮农商行对农村电商的积极对接和信贷支持。
今年以来,江苏高邮农商行主动融入“互联网+”浪潮,打造出信贷资金倾斜、配备金融顾问及电子银行产品“组合礼包”,助力优质小微企业、传统农业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水农村电商,扩大双黄鸭蛋、高邮湖大闸蟹、高邮大米等高邮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和销售空间,实现多方共赢。
多方协作共推电商服务平台
高邮农商行把当地创业期短,经营规模较小、具有价值潜力的优质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根据小微客户涉水电商的特点,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着重满足小微客户结算和融资两大需求。
高邮农商行行长王克平告诉《农村金融》周刊记者,农商行助推电商发展不仅要练好“内功”,还要善于巧借政府力量。高邮农商行与当地农委协作,选取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作为示范点,加大信贷倾斜扶持,支持企业率先涉水电子商务,培植示范典型。通过青年创业贷款扶持,吸引大学生及技术人才在电商产业园创业。
助力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如何用好电商平台扩大销售规模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的关键。高邮农商行结合“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提速年活动”,选派50名骨干客户经理组成金融顾问团队,一对一驻点服务,协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办以鸭蛋、有机大米、大闸蟹、高邮湖水产品等为代表的农产品淘宝零售网店,目前已达100多家。
王克平介绍说,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近年来已获得快速发展,现成为高邮市现代农业的“生力军”。高邮农商行组织客户经理帮助农场主上线电算化,规范财务结算等,指导他们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之前我们也不懂电子商务,和高邮农商行的客户经理多次交谈后,才发现这互联网是个宝。瞧!现在在家也可以卖大米了。”高邮市周山镇龙华村的“收成好家庭农场”农场主卞庆中对记者说。
高邮农商行还借“1号店”特产中国“高邮馆”上线契机,组织147个客户经理引导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等信贷客户入驻“1号店”,扩大产销渠道,帮助信贷客户提升自身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同时,高邮农商行与当地人行合作,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后,开展送金融知识进村入社区活动,印制2万余份宣传折页将网络安全、电子银行结算、电子商务等知识送到适应新型农业和互联网的“新农民”手中。
电子银行“组合包”力挺结算畅通
近年来,高邮农商行逐步形成了以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为主的产品体系,构成了与辖内37家实体营业网点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发展格局。
一方面结合电商经营特点,推广圆鼎卡、网银、手机银行、POS机、支付宝卡通等组合营销,为创业电商提供电子银行一条龙服务,由专人上门指导操作,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至2015年3月末,新增银行卡1.51万张,累计发展个人网银客户8840户,企业网银客户3651户,手机银行客户11493户。
另一方面加大金融支持与服务的对接,推广农村金融服务站,试点将金融服务站发展为农村电商桥头堡,通过配备一揽子电子银行产品,摆放宣传戗牌、宣传折页,宣传农商行产品优势及电商致富信息,方便农民集中购买农资、远销无公害土特产品等。截至目前,建设村村通特约商户276户,POS商户240户。
此外,为确保网络、结算渠道畅通,高邮农商行每年组织电子银行专业培训,为辖内所有企业客户提供指导培训,每月安排客户经理、电子银行专管员加强回访,设立服务热线,对客户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