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0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张星海老师带领科技小分队前往遂昌县石练镇,为该镇200多户茶叶专业户进行茶叶加工培训。这些志愿者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从杀青、整形包揉到揉捻、焙火等数道工序,志愿者操作专业,茶农看得细致入微。
这是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农民点菜,学院送餐”科技创新服务活动,几年来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肯定,也成为学院在社会服务方面的重要一环,实现了服务“三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融合。
谈起社会服务,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劳赐铭说:“作为一所供销合作社系统内的高职学院,我们要从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对接。这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优质服务,也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生,形成了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贴近系统 服务三农 彰显特色
学院采取“同一时段,错时联动”的方式,坚持开展以服务行业、服务“三农”和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春季调研和暑期社会服务项目。
“十二五”期间学院开展春季调研112项、暑期社会服务活动148项。“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及管理骨干培训”等3个项目获科技部星火计划立项,选派2名教师作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分赴龙泉市和常山县、7个院级农村流通领域团队科技特派员深入县市基层开展科技下乡服务。
围绕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点,学院通过安排相关研究项目,主动承担或参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的研究课题和系统内有关部门的委托研究课题,取得了《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内涵及实现途径研究》等一批成果,充分发挥了对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的科技服务功能。同时,学院为系统内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种养殖大户提供各类信息技术服务,配合浙江省政府建设万村联网工程,如与浙江新田园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构建浙江省B2C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网站,为临安绿之谷专业合作社构建农产品网络直销平台,为磐安蚕桑专业合作社、山水田园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企业淘宝B2C的网上商城提供技术服务等。
合作互助是供销合作社的优良传统,“十二五”期间,学院面向全省,明确“重点服务杭嘉湖,支援帮扶中西部”的方针,通过派遣农村工作指导员、调研组、支教分队等形式为浙江省遂昌、开化、桐庐等地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服务、资金援助、资源整合等各类结对帮扶活动。其中与桐庐县香山村的结对帮扶工作,被授予“杭州市‘双千结对、共创文明’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建立四大专业为农服务团队
为跟踪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开发服务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整合“三农”问题研究者、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等人才资源构建为农服务团队。目前学院已建立以电子商务专业群师资为主体,以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培训、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建设和技术支持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与信息服务团队;以市场营销专业群师资为主体,以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和资源开发、农产品销售技术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营销服务团队;以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群师资为主体,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培训、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和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加工与检测服务团队;以合作经济研究所为载体,以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农民专业合社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经济服务团队。
学院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积极开发教材编写、网站建设、电子资料制作、应用软件引进等服务资源,搭建多媒体教学平台。记者了解到,学院针对供销合作社系统工作和农民需求,专门编写了《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营销》、《农业生产资料与营销技术》、《茶店经营与网店营销》、《茶言茶语与做人做事》、《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等培训与指导教材及学习资料,还建有“茶老板”、B2C农产品电子商务教育网站等信息服务网站,引进和优化了农产品经纪人技能考核软件、行业特有工种鉴定报名与管理软件。
品牌培训打造新农村人才基地
按照“农民点菜,学院送餐”的为农服务模式,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以农产品流通为主题的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
“十二五”期间学院为系统和涉农企业培训各级各类人才16700余人次。其中农产品经纪人培训、茶叶加工与品评培训等行业性强、专业特色鲜明的培训活动已经成为学院的品牌培训项目。学院以“全国供销总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载体,以浙江省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相关从业人员为主要服务面开展行业特有工种鉴定,树立了一批以农产品经纪人、庄稼医生、营销师、合作经济管理师等为特色的鉴定品牌。“十二五”期间学院共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9000余人次,涉及全省7个地区,23个县(市)区。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农民实用技能鉴定和农产品经纪人星火科技培训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和“全国供销社行业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突出贡献奖”。学院被列为浙江农民大学校区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培训基地,与5个省供销合作社本级企业、11个地市供销合作社签署了校社、校企合作协议,依托市县供销社建设了22个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基地。
构建高标准科研平台是学院在社会服务方面发展的又一成果。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教科研中心落户学院,成立了学院社科联,完善了科研项目申报遴选机制。“十二五”期间学院获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6项,其中1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类一等奖。2014年实现首个横向科研经费到款超100万元。连续6年在14家高教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