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茶叶产生、发展、演变,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晾晒收藏,唐朝时发明了用蒸青法捣焙制作压型饼茶,改善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据茶圣陆羽《茶经》中记载,其制法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唐代饮茶方法,与早先相比,更加讲究,更加精致,饮茶已由粗放进入到精工阶段,煮茶注重技艺,饮茶重在情趣。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系列茶器,包括贮茶器、炙茶器、取量器、贮盐器、取水器、点茶器、卫生用具和茶点容器,是唐代大兴饮茶之风的有力佐证。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对北宋茶叶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展开记述,见解精辟,论述深刻。对推动中制茶技术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意义。苏轼《咏茶》道“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宋代“前丁后蔡”创制的龙团凤饼盛极一时。前丁指丁谓(966—1037年),997年左右出任福建转运使,督造贡茶,创制大龙团凤饼茶;后蔡指蔡襄(1012—1067年),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和米芾并称“宋四家”,蔡襄任茶叶转运使时成功研制小龙团茶。
龙团凤饼将蒸青绿茶的历史延续近700年,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改革奢靡之风,废团茶兴散茶,一旨“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成为中国茶业发展史的转折点。明朝初期,徽州僧人比丘大方发明松萝茶产生炒青绿茶, 明代冯时可《茶录》记述:“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是茶,始比丘大方……”松萝茶是炒青茶的鼻祖,后逐渐产生黄茶、黑茶、红茶、乌龙茶。
六大茶类之中白茶历史最悠久。湖南农业大学杨文辉认为白茶在4000年前已有之,理由是古人采摘茶叶晾晒收藏属于原始的白茶制法。杨老师推断白茶始于神农时代, “神农尝百茶、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从那时起人类发现并开始利用茶叶。洪治认为白茶历史比杨先生推断的更悠久,白茶5000年前已有,因为神农生活在距今5500—6000年前。上古时期, 茶叶采集如同中草药,自然晾晒对茶叶进行萎凋, 与现在的白茶工艺一致。所以,白茶可谓是最古老的茶类,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白茶的加工工艺堪称“茶叶制作历史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