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7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源头管控操作风险 规范资金市场合规

□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朔州办事处 解翠萍 代宏伟

 

    近年来,国内外知名银行遭遇“魔鬼交易员”的事件屡见报端。由于某些商业银行缺乏监控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经验,“魔鬼交易员”违规交易造成严重损失的案件时有发生。从1992年的巴林银行倒闭案到2007年法兴银行71亿美元巨亏案,再到2013年光大银行的8.16乌龙事件,一直在向金融机构敲响资金市场风险管理的警钟。

    内控案防能力是现代金融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反思我们的日常工作也存在形式多样的风险点。如何从源头管控交易员的操作风险,把违规交易扼杀在摇篮之中,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营造合规企业文化 筑牢风险管理阀门

    资金市场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再好的内控机制、风控系统都绕不开“人”的管理。农信社作为影响力最大的区域性金融机构,更要重视对资金市场交易员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合规理念的教育、引导,营造合规操作的企业文化。

    首先,把交易员的合规操作和风险管理教育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逐层深化。通过定期播放案件警示视频、举办债券交易业务培训及内控建设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有节奏、有计划地深入学习合规操作规程,认识到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资金市场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不断强化交易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其次,搭建交流平台,畅通员工之间处理高危操作的信息通道,及时分享把控风险的好经验、好办法。积极探索、构建基于VaR的RAROC激励机制,设立“风险管控奖励基金”,把合规操作和利润考核共同纳入交易员的收入考评体系中,力争形成“人人做内控、争做案防排头兵”的良好局面。

    做好制度顶层设计 强化风险甄别机制

    从已有案例来看,绝大多数操作风险都是与内控漏洞或业务流程不符合内控程序有关。因此,做好内控制度的顶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操作与授权相分离、询价与授权相制约、妥善保管交易员身份验证工具等初级风险管理流程仍需进一步巩固、强化和落实。

    同时,要适当提高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频率,如加强对表外业务、高频交易对手财务信息等作滚动式检查,并对风险隐患进行及时整改,避免同一类风险蔓延。

    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风险甄别长效机制,及时把握一线业务中出现的风险问题,不留业务检查盲区,对于债券交易中出现的高危交易要密切关注、严格审查,切实做到“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比如:对于利率债的交易价格超过中债估值的2%、信用债价格超过中债估值的3%、回购业务的资金规模超过资金营运计划的交易等要重点检查。

    同时,应加强科技力量的支撑,配备先进的硬件加以辅助,通过上线相关检测软件,对于日新月异的高频风险点进行侦测、控制,把资金市场合规建设的制度、技术、经验结合起来,不断了解新动态,把握新情况,适应新常态,拓展新思路,不断完备农信社的风险管理水平,实现”人机合一”的风险隔离体系。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