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8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拼人气 比功能
近代英国 茶与咖啡在角力中 “潮起潮落”

□ 刘章才

    茶与咖啡,分别被视为中西文化的象征,但在西方国家中,英国也以爱好饮茶而著称。英国人的饮茶习惯是逐渐形成的,而咖啡在英国一度也颇为流行。

    18世纪前  咖啡流行于民间

    关于咖啡的发现众说纷纭,其中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将其归功于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咖法地区的牧童卡尔迪。卡尔迪在放羊时偶然注意到,羊群吃了咖啡的叶片与果子后异常兴奋,他也好奇地加以尝试,由此揭开了咖啡的秘密。此后,咖啡逐渐影响到隔红海相望的阿拉伯地区,至15世纪末,在阿拉伯社会已非常普遍。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1536年占领了重要的咖啡产地——也门,咖啡在帝国境内传播开来。欧洲人自土耳其那里接触到咖啡。1652年,希腊人罗塞在伦敦开设了首家咖啡馆。咖啡作为新兴饮料受到极大欢迎,伦敦咖啡馆的数量也迅速增长。由于咖啡馆收费低廉,支付一便士即可入内,各界人士都乐于前往,在那里休闲解乏、阅读报刊、交流信息乃至针砭时弊,咖啡馆成为颇具影响的公共场所。罗塞在开设咖啡馆后,曾经张贴海报宣传咖啡的功效:促进消化、治疗眼疾、治疗头痛、防治肺炎与咳嗽等肺部疾病、调节体液失调、预防流产、治疗脾脏疾病、解除踝关节风寒、抑制头晕、振奋精神等。

    地理大发现之后,茶得以进入西方并于17世纪上半叶进入英国,但其社会影响较为有限。到了17世纪末,饮茶主要局限于社会上层。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威首次将茶引入咖啡馆,他也张贴海报予以宣传:饮茶能延年益寿,醒脑提神,提高记忆力;治疗心脏与胃肠功能衰退,促进食欲,增强消化能力,清除脾脏方面的障碍,对膀胱石及砂淋症颇为有效;能治疗水肿坏血,借助发汗与排尿而洗涤血液,以防传染。当时人认为两者均具有“万能良药”的性质,并无优劣区别。

    其实,咖啡在英国社会的流行,主要在于具备两个有利因素:首先,运输条件的优势。当时咖啡的主要产地在也门,与英国距离较近,这与从中国运输茶叶相比更为便捷,而且咖啡比茶更早地进入了英国,所以咖啡占有先机。其次,由于运输距离近,咖啡的价格相对低廉,而“茶比咖啡贵得多,进入伦敦后很久还是稀有之物”。因此自17世纪中期至后半叶,欧洲兴起势不可挡的“咖啡热”,英国亦不例外。

    茶叶扳回大局

    奠定英国近代品饮基调

    但是,咖啡在英国很快便遭遇传播阻碍。随着咖啡馆数量的增长,竞争不断加剧,经营者开始增添新的饮料,为顾客提供报纸以供阅读。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跻身咖啡馆之中,咖啡馆实际变为提供咖啡、酒类、茶水等饮料的交流场所,咖啡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更为不利的是,社会人士开始抨击咖啡馆与咖啡。

    在英国,咖啡馆是一个男性化的场所,常常兼营陪宿等生意,女性群体被排斥在外。有社会人士假借妇女的口气对咖啡予以批判。1674年,小册子《妇女抵制咖啡呼吁书》痛陈咖啡在英国所导致的不良变化,认为以前英国男士充满男子气魄,如今却失去了昔日的威仪,罪魁祸首即饮用咖啡。1675年,小册子《啤酒店女老板反对咖啡陈情书》痛斥咖啡为无照经营的商品,颜色像磨碎的煤炭,咖啡馆破坏了英国人善结人缘的美德。对咖啡的批判显示,英国社会出现了针对咖啡的抵制风潮,其出发点主要基于社会道德乃至经济利益。

    上述批判使咖啡的传播蒙上阴影,而政治局势也使得咖啡馆的前景不太乐观。由于咖啡馆并非仅为饮用咖啡的场所,一边饮用咖啡一边阅读报刊成为普遍现象,不识字者则听别人朗读报纸,人们就其关心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公开针砭时弊。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中对咖啡的抵制,先后于1675年、1676年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不过,由于该禁令遭到反对而最终未能真正实施。

    相比之下,进入18世纪后,茶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为了能够随时饮茶,饮茶者在家中也备好茶叶与茶具,饮茶日益渗入家庭生活。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好饮茶,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在女性中的传播,女士们在家中品茗强化了饮茶的家庭化趋向。茶在咖啡馆占有一席之地,在私人空间亦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咖啡则仅与公共生活相联系,这与咖啡的特性有关:当时饮用咖啡需要自己烘焙研磨,“随意选取一些咖啡豆,放进烤盘或之类的器具里,用小火不断翻炒防止烤焦。咖啡豆最初是白色的,烤干后会变成棕色,然后变成黑色。当烤成棕色即将变黑的时候放在研钵里碾磨,磨碎后倒进密封的瓶子里”,繁复的工序超出了个人的加工能力。而饮茶则极为方便,所以在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均可以传播开来,尤其在私人空间占据优势。随着饮茶在英国的普及,下午茶孕育而生,它既是温馨家庭氛围的体现,亦可以成为社会交往的场域,极大地丰富了饮茶的社会功能,对咖啡构成挑战。

    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世界贸易格局促进了茶在英国的传播。最初,荷兰为中西茶贸易的开创者与掌控者,英国人购茶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供应量极小。后来,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逐渐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得以改善。1690年输入茶叶41,471磅,1712年时已增长到约16万磅,1717年时“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而香料贸易渐趋衰落之后,荷兰通过将咖啡引种到东印度群岛获得新的经济资源,“1723年销售的咖啡就达到了1200万磅。这样随着欧洲人养成喝咖啡的爱好,荷兰人也就成了这种外来饮料的主要供应者”。荷兰成为咖啡的主要供应者,茶叶则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亦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英国人由饮用咖啡转为饮茶,这一变化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折射了复杂的历史进程。这既与两种饮品的特性、传播领域的差异、咖啡馆的变迁有关,更是两种饮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结果。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师,原文转自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如今,茶与咖啡在英地位再变

    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现代的英国社会对待茶和咖啡的态度天平貌似又发生了倾斜。

    据英国当地一家媒体报道,报告显示传统的英式茶正面临困境,在过去的五年间销量下跌超过6%。

    英国敏特市场咨询公司消费者分析师表示,咖啡的日益流行对茶的销量造成了影响,销售额从2010年的历史新高6.99亿英镑(约合人民币67.53亿元)下降到今年的6.54亿英镑(约合人民币63.18亿元)。

    实际上,发展不景气的是普通茶,普通茶茶叶包的销量以往都占据了市场优势地位。但是从2012年到2014年,销量却从4.9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7.37亿元)下降到了4.2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1亿元)。

    在英国,许多茶品牌投入了数百万英镑用于增加绿茶品种。比如说,泰特莱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茶品牌,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绿茶品牌。去年,泰特莱的竞争对手英国经典红茶推出了一批绿茶,同时还有果茶和药草茶。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果茶和药草茶的茶包销量上涨31%,从58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60亿元)上升到76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34亿元)。与此同时,特色茶包销量增长15%,达63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10亿元);绿茶茶包销量大幅上涨50%,达36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48亿元)。

    敏特市场咨询公司资深食品和饮品分析师艾玛·克利福德表示,消费者在家庭饮用茶的选择上表现得越来越“大胆”,引发果茶、药草茶、特色茶和绿茶销量大幅上涨。这也反映了英国日益流行的美食家文化。

    茶销量下降的一个因素是咖啡的兴起。克利福德说:“近些年来,咖啡业有许多创新和优化活动,优质的咖啡易滤包和咖啡豆销量上涨。一些新形式和咖啡店文化推动了从茶到咖啡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可能会减弱,因为有大量的核心用户不太可能改变他们的饮茶习惯。”

    饼干和蛋糕的销量下降或许也间接影响了茶市场,甜饼销售量由2009年的4.51亿千克下降到了去年的4.13亿千克。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