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我们看到,浙江象山,依托优势,厚积薄发,伺机而动。
供销合作社审时度势,亮出“手笔”。长期以来,一直把促进两岸农渔业发展、服务两岸“三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的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也将目光聚焦在这片未来经济的蓝海上。2012年8月28日,在浙江省首个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浙江省对台经贸合作区——宁波象山,中国供销集团(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这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企业集团中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海洋产业投资开发的企业。
在国台办、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浙江省、宁波市及象山县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下,从2014年5月起,宁波海洋公司开始致力于创新两岸石斑鱼的贸易模式,着力打造5000余亩集育种育苗、中转暂养、精养示范、饲料研发、分销配送、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海峡两岸石斑鱼产业化合作(象山)示范基地”。
2015年3月18日,国台办、农业部联合发文批复,同意设立宁波象山“海峡两岸渔业交流合作基地”。批复要求“按照基地建设目标及功能定位,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划定核心区,完善相关规划及保障措施,不断探索两岸渔业合作新模式、新途径,拓宽交流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切实把基地建成两岸基层渔民交流交往宜居地和渔业产业合作示范区”。
被列入“海峡两岸渔业交流合作基地”,将对宁波海洋公司正在建设的位于象山高塘岛乡的“海峡两岸石斑鱼产业化合作(象山)示范基地”和位于象山鹤浦镇的“象山国际水产冷链物流园”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们将按照‘批复’的要求,加快推进两个基地的建设,努力建成两岸水产养殖及远洋渔业合作的示范园区,完善园区渔业生产、贸易、商旅、综合服务等功能,构建两岸渔业‘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网络,促进两岸渔业转型升级和共同繁荣发展,以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惠及两岸渔民,造福两岸百姓。”宁波海洋公司张金诚董事长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
铺路架桥
让台湾石斑鱼“游上”大陆居民餐桌
象山石浦渔港作为国内的渔业大港,与台湾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内地首批5个对台小额贸易试行更开放管理措施的试点口岸之一。随着两岸交流扩大,象山对台贸易不断发展,渔业合作发展迅猛。当地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石浦实验区”,充分挖掘了对台贸易的发展潜力,推动了特色农产品、远洋产品等对台贸易发展。
石斑鱼贸易是两岸渔业合作逐步深入的典型。我国是世界海水养殖业发达国家,养殖面积和产量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台湾素有“石斑鱼王国”之称,养殖技术和产量均居世界领先水平。台湾石斑鱼90%的产量销往大陆地区,但石斑鱼从台湾养殖户到达大陆市场,要经过收购商、船运商、经销商等好几道中间环节,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台湾养殖渔民的实际收益难以保证,而大陆消费者也负担着高额的消费成本。
“海峡两岸石斑鱼产业化合作(象山)示范基地”应运而生。“这个基地主要采取与台湾渔民建立‘公司+农户’的订单渔业合作模式,绕过所有中间商,直接与台湾石斑鱼养殖户建立产销关系,真正让利于台湾渔民。通过提供养殖基地、收回养殖产品、提供生产、生活全方位服务等举措,并直接对接全国供销合作社流通网络通道,从而建立石斑鱼‘从台湾渔民鱼塘到大陆消费者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两岸渔业分工协作、融合共赢的发展新格局。”中国供销集团宁波台垦实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何国兴这样表述着他们推动台湾渔民利益最大化的经营战略。
张金诚一直是“台湾石斑鱼进入大陆百姓餐桌”经营战略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介绍说,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石斑鱼有这么高的营养价值,价格又不高,大陆却有众多消费者没有机会尝一尝,甚至都没有见过石斑鱼,在物产丰富、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攀升的时代,这是多令人遗憾的一件事儿啊!”为了让消费者都能品尝到美味的石斑鱼,张金诚带领团队一边致力于不断提升养殖技术、研发新品种,一边通过和台湾渔民直接建立联系、减少中间环节,将价格控制在最低。目前,基地养殖有东星斑、老鼠斑、老虎斑、青斑等多种石斑鱼,他们的石斑鱼销售已经成功占领了长三角市场,正在积极向京津等北方地区拓展,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仅上海一地,平时每天石斑鱼的需求在150吨上下,周四到周日的需求量可以达到220吨,这是多大的市场啊!”张金诚兴奋得眼睛发亮。他说,只有推动台湾农渔产品在大陆市场的开拓步伐,才能让更多高端、精致的台湾农渔产品直接、快捷、低成本地进入到大陆寻常百姓家,真正为两岸百姓带来福祉。同时,这也将成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为现代农渔业服务的有力抓手,促进两岸渔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这仅仅是象山两岸经贸合作交流的一个缩影,而这个项目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意义同样不可低估。
蓄势而发
谱写两岸渔业合作共赢新曲
供销合作社企业为台湾农民排忧解难,口碑甚佳。
自2006年以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积极组织大陆农产品经营企业赴台采购水果,解决了台湾部分地区水果丰产滞销问题,缓解了岛内果农的燃眉之急,为台湾果农增加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自此,“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品牌深得台湾同胞的认可。作为总社直属企业集团中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海洋经济的企业,海洋公司把促进两岸农渔业发展作为服务两岸“三农”的重要内容。
取长补短、深度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产生最佳效益。海峡两岸石斑鱼产业化合作(象山)示范基地,现有办公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室内养殖池7000平方米、加工厂5000平方米、5000吨冷库一座,年中转养殖能力3000吨,产值4亿元左右。基地计划总投资16.6亿元,三年内将引进300户台湾养殖户,并与台湾高雄、屏东等地700个石斑鱼养殖户签约,计划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石斑鱼养殖示范基地,实现两岸石斑鱼产业的分工协作和共赢发展。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预计年经营收入可达41亿元。
何国兴早在1994年就摸索着进入了养鱼行当,经营足迹遍及两岸和东亚地区,人称是象山当地养鱼卖鱼的经营“先驱”,台湾很多渔民都记住了他的“名号”。老何不仅具备丰富的养鱼经验,更是早已取信于台湾渔民。宁波海洋公司欣赏他身上优势潜能,早早将其“收编”。现在主要负责基地与台湾渔民的养殖经营业务对接。“早在2012年我们将开发的部分鱼塘对台湾养殖户免费开放使用,目的就是跟台湾渔民学习石斑鱼养殖技术,同时让台湾渔民形成共识:象山好养石斑鱼!如今,多位台湾渔民已经在这里养殖石斑鱼3年,产销量提升,收入增加,获得了成功。通过渔民间的口口相传,形成了良好口碑,越来越多的台湾渔民申请我们基地来养鱼。这不仅让基地更具发展壮大潜力,而且也使两岸经贸关系更加密切。”何国兴不无自豪地说。
去年10月18日,宁波海洋公司与台湾高雄区渔会就建设该基地达成了《两岸石斑鱼产业合作意向书》。意向书签订后,申请来基地养鱼的台湾渔民积极性空前高涨。“现在每个月都有好几批台湾渔民来基地实地了解和考察关于养鱼鱼塘的事情。但根据基地目前现有的鱼塘规模,按照每户5亩鱼塘的标准,今年只能满足30多户渔民的需求,但台湾渔民要求每户要10—15亩鱼塘,我们争取明年让每户渔民至少有10亩鱼塘。养殖石斑鱼这种热带鱼,更需要抢时间、抢进度。目前我们准备24小时三班制赶进度挖鱼塘,让更多台湾渔民早早落户。再者,基地项目后续潜力很好,等到3000亩的室外鱼塘竣工,基地将形成从鱼苗、饲养、成鱼到流通的全产业链,基地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斑鱼养殖基地!”何国兴目光炯炯,掷地有声。
吴泰龙,是高雄市林园水产养殖发展协会理事。他对记者说:“这里的水质很适合养殖石斑鱼,这是自然优势;同时,台湾拥有世界领先的养殖技术,在研发新品种、培育新种源等方面都有优势;象山区位优势明显,距长江三角洲都市群非常近,上海、杭州、宁波对石斑鱼的市场需求很大。我们需要在这里的养殖鱼塘。这是互利共赢的好事。”
而如今,当地政府又赋予“海峡两岸石斑鱼产业化合作(象山)示范基地”一个新的使命——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扣检场所,这是一项具有专业执法职能性质的业务,其象征意义大于业务收益。人们说,这是当地政府对宁波海洋公司“海峡两岸石斑鱼产业化合作(象山)示范基地”的信任,更是对基地未来发展的期望与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