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布消息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的通知》,部署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
通知明确,此次规范清理的进出口环节收费的范围包括港口、码头、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单位,以及相关服务、代理经营企业等直接涉及进出口环节的各类收费,包括政府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经营服务收费,以及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各种收费。
201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就曾对进出口环节收费进行了集中清理规范,累计减轻企业负担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央层面保留的进出口环节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收费还有三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两项,政府性基金一项。
业内人士表示,从表面看,目前进出口环节服务收费已经实现了主要以市场调节价为主。但实质上,部分服务机构仍然借助行政权力垄断经营,强制服务、制定服务并高收费。一些外贸企业抱怨说,口岸查验过程中,一些查验相关的延伸服务没有选择余地,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在这种情况下,通知明确,此次联合行动要大力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收费标准、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大力清理和规范依托行政机关、依靠行政权力提供强制服务、强制收费的“红顶中介”,促进公平竞争、平等交易。
针对企业的抱怨,此次联合行动针对性的设置了三个重点。一是清理在沿海、沿江、沿边的港口、码头、口岸向外贸船舶、货物、运输车辆的违规收费。二是取消进出口环节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审批(管理)前置服务收费,治理口岸检验和查验过程中及各类进出口管理电子平台,凭借行政权力、行政地位强制服务并收费行为。三是规范港口、码头企业及船公司向外贸企业收费的行为,严禁利用垄断地位指定服务、强制服务并收费,坚决纠正违规经营服务收费行为。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7部门联合出击,将充分发挥部门合力,不仅要解决进出口环节表面的收费问题,还要触及深层次体制和机制问题,建立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的长效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官方还将加强收费检查和反垄断执法,对船公司等重点企业市场份额、服务收费行为开展调查,依法查处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乱收费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件。
(周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