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9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村信用社”该不该成为一段历史?

□ 王钟霆

 

    未来的两年,将成为农信社股份制改革进程中速度最快、成果最多的两年。然而,“农村信用社”是否必须成为一段即将落幕的历史?是否真会成为中国农村金融史册中的一个“历史名词”?

    缘自民间内生需求、历经曲折变迁的农村信用社,似乎注定命运多舛。在经过了体制机制上的数次大变革、大转折之后,今天,农村信用社商业化股份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未来的两年,将成为农信社股份制改革进程中速度最快、成果最多的两年。

    然而,“农村信用社”是否必须成为一段即将落幕的历史?是否真会成为中国农村金融史册中的一个“历史名词”?

    回望过去,合作制的出现、农村信用社的诞生,都是在弱势群体互助互惠的现实需求下自然生长的,从其出生、发展、演变进程中看到合作制顽强的生命力。

    143年前,一次灾难孕育出合作制的思想萌芽。1847年到1848年,德国发生大饥荒。佛拉梅斯弗尔德市市长雷发巽十分同情贫苦农民的处境,他选了60个比较富裕的农户,创办了“佛拉梅斯弗尔德清寒农人救助社”。由“救助社”购置牲畜,以分年摊还畜价的方式贷给社员,最长期限5年。

    之后为了解决单个储蓄金库业务范围的局限性,雷发巽又于1872年组织了莱茵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这也是全世界第一个信用合作社。他的合作经济思想理论为世界各国发展信用合作提供了借鉴。

    合作制思想进入中国后,从萌芽到壮大,也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

    1943年,陕甘宁边区在延安南区沟门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农村信用社。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底,全国乡一级信用社基本普及,有力地占领了农村金融阵地。

    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作用是: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要求把农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作为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形式同步进行。

    山西解虞县赤社村信用社主任吕开化认识到随着农村形势发展,单靠信用社扶持农业生产发展是不够的。根据他的想法,乡党委提出了供销社负责供应物资,信用社提供资金,信用社和供销社结合起来为农业生产服务,制定了“三结合”合同。这是信用社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典范。

    县级信用联社建立时期,农村信用社主要作用是:支持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198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讨论银行工作时指出:“把信用社下放到公社办不对,搞成官办的也不对,这都不是把信用社办成真正的集体经济金融组织,信用社应在银行领导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要办得更灵活些,不一定受银行一套规定的约束,要起到民间借贷作用。”

    从1984年国务院下发105号文件算起,全国信用社县级联社逐步建立,这标志着信用社改革向前迈进一步,适应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

    在朱镕基1991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农村信用社改革逐步纳入高层视野。在其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期间,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开始实质性推进。

    1996年,领导农村信用社近20年的中国农业银行不再管理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改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其后,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曾一度有所反复,直至2003年6月,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揭开了农村信用社快速稳健发展的新篇章。

    纵观农村信用社的历史,曲折而漫长,但服务“三农”、扎根农村的方向没有变,这应该是农村金融永恒的主题。

    据有关报道,2017年前农信社将全面改制农商行,如果全面改制完成,就意味着农村金融的合作制将成为历史!

    怎样能尊重、符合实际情况,合规、依法、科学地引导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三农”,值得思考。

    信用社一直有一句经典的宣传语“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农民入股成为社员,以合作制的形式人人享有权利和义务,这种条件下,农信社(农合行)会自动平衡服务“三农”的力度与农信社利润收益的关系。

    而农商行的经营规则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在支农服农上会出现偏移,因为支农会增加成本、加大风险、减少利润,就会出现“双被动”的现象——农商行被动地服务“三农”,银监部门被动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和手段。

    当然,不可否认农商行也有它的制度优势。农村金融改革能否因地制宜,两种体制并行?可以考虑在“三农”占比高的地区组建农合行,在商业占比高的地区组建农商行。

    对于如何调动支持“三农”积极性及解决支农资金有限的问题,笔者建议,对信用社(农合行)给予政策倾斜,按支农资金的投向投量按比例在税费上给予优惠,在当地有需求、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申请支农再贷款时给予减、免、补等政策,比如采用退税制度、补贴制度等。对于硬性指标及利率税费要平衡考量,为资金流向合理引导创造条件和通道,为破解“三农”、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贷款难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不缺大银行、不缺商业银行。

    现在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占中国人口近70%的农民,还是渴望那个“农民自己的银行”在身边,在春夏秋冬的季节更迭中,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更知冷暖,时刻与“三农”“信用相伴,合作共赢”。

    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是新形势下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