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2013年以来,山东省德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与村两委合作,大力推进“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通过领办合作社、共建服务项目、共建干部队伍等形式,积极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和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共建的基层社、社属企业116家,社村共建村达到870多个,为村集体增收1620多万元,助农增收3亿多元。
党政支持
供销合作社全力推进
2013年12月底,德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实施“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强村固基、富民兴社”工作的意见》,要求发挥村两委的组织优势、基层社的服务优势和农民合作社经营优势,共建服务项目和干部队伍,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随后11个县市区全部出台了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的文件,不但对推进社村共建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并推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推进措施。
工作推进中,德州市委组织部加强指导、把握政治方向;市农工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督导;市社承担共建主体责任、主动作为;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社村共建工作顺利开展。德州市农工办、市社联合到11个县市区专题督导,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德州市社与农业、农机等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共同推进社村共建工作。
德州市社把“社村共建”作为四项重点工作之一进行部署督导,并将其纳入全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坚持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与各级下派“第一书记”工作结合、与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与实施精准扶贫结合,加快推进“两个延伸”,即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向村居延伸、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延伸,努力构建基层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了供销合作社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作用,走出了一条党委政府得民心、农民群众得实惠、村两委得收入、供销合作社得发展的合作共赢新路子。
突出重点
着重抓好“五个共建”
共建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德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与村两委合作,大力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系统共领办创办各类农民合作社1077家。宁津县社与城关镇西雒村两委合作,成立了惠农辣椒产销合作社,发展辣椒种植基地7000亩,由供销合作社统一购进种子、农药,专业社组织农户统一田间管理,实现了辣椒的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农户种植成本降低15%左右。并兴建了2万吨的辣椒储存保鲜库,并开展代储代销业务,产品80%以上出口日本与韩国,社员增收20%以上。
共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德州市社坚持“农民进城打工,供销合作社为农民打工”的理念,创新开展了对农民土地耕、种、管、收、加、销全程托管或半托管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种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全系统已建成启用为农服务中心51处,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服务站106处,为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及广大农民等提供土地托管、农机维修、测土配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粮食销售加工等服务,托管服务面积200多万亩。临邑县社与中农立华生物科技公司联合成立植保公司,投资500多万元购置大中型植保机械35台套设备,面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开展植保社会化服务,从去年9月至今年4月,累计完成小麦、玉米植保服务120余万亩/批次,助农增收1800余万元。
共建经营服务体系,扩展提升农村现代流通服务新网络。坚持以供销合作社连锁龙头企业为主导,联合村级组织,加快推进农村经营网络扩张,实现经营网络全覆盖。目前,德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发展日用品经营网点3820个、农资网点2980多个,农村日用品、农资的供应占比分别达到30%和60%以上夏津县社依托供销商厦建设网上“米客商城”,在农村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近200个,开展电子商务,服务项目有物流配送、代缴充值服务、预定车票机票、收发快递服务、代卖农产品、提供农资农具、农村金融服务等,改变了农民的购销方式和生活习惯。
共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服务。近年来,市社紧紧抓住德州合村并居、两区同建的机遇,采取自主、联合等多种形式与农村社区两委合作,通过建设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幼儿园、饭店等服务项目,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截至目前,已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10个,服务农民达40多万人。宁津县社与大柳镇党委合作,利用大柳棉油厂闲置土地,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商业步行街、1000平方米的惠联日用品超市、300平方米惠达农资超市、3000平方米的便民休闲广场、30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共建干部队伍,为供销合作社、村两委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基层社分布在乡镇驻地及大村,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同时自身素质较高,不少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到村两委兼任职务,同时也吸收一部分优秀村两委干部到基层社任职,交叉任职人数有169人。陵县刘泮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富勇兼任小魏村党支部书记,成立了凯丰小麦种植合作社,发展种植基地3000亩,为社员供应优良麦种、玉米良种,提供测土配方肥,每亩两季可增产粮食300斤、节支增收440元以上。夏津县白马湖供销合作社副主任许德春兼任前梅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组建春雨葱业合作社,与周边10多个村两委合作,流转460亩地作为种植反季节大葱示范基地,带动周边种植反季节大葱8000多亩,农民每亩年收入7000元以上。
合作共赢
农民受益村集体增收
农民群众得实惠。通过实施“社村共建”,供销合作社把农民需要的农资、日用百货商品等直接供应到村,减少了中间环节,家门口就买到了货真价廉的商品。如,通过供销合作社服务队提供服务,农民能享受到免费测土服务,耕、种、收等环节服务费比市场价低10%左右。供销合作社与村两委合作开展智能配肥、农资直供,从化肥厂家进货直接供应到村户,省去中间环节,每吨化肥比市场价低500多元,农民每亩每年能节支增收120余元。
村集体收入增加。通过开展“社村共建”,村两委在土地托管服务、农资直供、种植基地建设、统防统治等方面发挥了组织、协调、推动等关键作用,村集体从组织服务中得到了收益,有了为农民办好事实事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临邑县社开展小麦、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每次每亩收取作业服务费10元,其中给村集体每亩提取组织费2元,每个村年平均增收2万元以上。
供销合作社实现了新发展。通过实施“社村共建”,促进了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经营和服务创新,拓展了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空间,搭建起了由供销合作社参与的村级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服务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拉近了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距离,增强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和可持续性,赢得了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的认可。通过开展“社村共建”,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年新增效益960多万元。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