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传统企业如何向互联网转型,如何做互联网加法?我的答案是:不要“+互联网”,而要被“互联网+”。
传统企业要向互联网转型是非常艰难的,但如果他们能够开放心态,大胆并大方地启用互联网人才,让他们在决策和股权上成为企业转型的主导力量,让自己的传统业务被这些人“加”进来,就能大大增加转型的成功率。
互联网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如果不是互联网“原住民”,“外来者”很难在这个世界里竞争、生存并胜出。所以,传统企业家应该做的是找到真正的互联网“原住民”,让他们(互联网)来“加”你和你的企业,而不用你和你的企业去“加”他们。也就是说,让他们作为主体来领导你的转型,而非你作为主体去主导向互联网转型。
乔布斯有一句非常有名、也非常给力的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话说起来非常强大。大部分传统企业家,在面对互联网的焦虑面前,大家都以自己为转型感到如饥似渴而自豪,却很少有人以勇于把自己当作傻瓜而得意。互联网需要这样的基因——自黑、自贬、自嘲,让自己归零,重新降落到ground zero上。因为互联网发展得实在太过迅速,真正诠释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的背景前提下,传统企业要转型,一定要stay foolish——你要承认自己什么都不懂,然后通过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内部创业也好、创二代也好,或者找来的互联网专家也好,让他们领导你的企业去转型、去做互联网时代的东西。
其实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不论是小成还是大成,他的成功都有其成功的基因,也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就我个人而言,我总是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进行一种“无年龄差别的交流”——我可以为他们出国、归国提供建议,我可以用投资的方式鼓励他们创业。尽管一生中经历数次“转型”,我身上一直延续、积累、加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和年轻人交流的能力。但是,我永远不能领导他们去做什么。我想,在这场知识和信息的暴风雨中,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安安安静做一个傻瓜吧,把需要转型的工作,交给那个“知道鹿晗就举手”、并为了你的企业拼命的人。 (摘编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