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10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服务思维 支持农民创业

□ 四川达州农村商业银行 王德平

 

    “大众创业”是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双引擎”之一,在众多创业者中,中国农民是大众创业中最大的群体,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将会遇到诸多问题,尤其是金融支持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支持广大农民创业是农信社服务“三农”的重要课题。

    搭建平台

    农民创业受限于规模、人才等因素,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开发各种平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此,农信社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搭建平台,为农民创业提供非金融服务的支持。

    一是搭建财务支持平台。农民创业一般不会建立自己的财务管理系统,农信社可以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打造操作简单、功能齐全的财务支持平台,既方便农信社适时掌握农民创业的各种信息,又能弥补农民管理不规范的缺陷。二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农信社可以借力政府平台信息,构建大型信息数据库,供农民找寻创业机会,了解行业信息,提高农民创业的成功率。三是搭建宣传展示平台。充分利用农信社点多面广的优势,宣传展示农民创业生产的产品,提高农民创业产品的知名度和产品销量。四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构建农信社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产品的信用度,增加销量,提高农民创业企业的竞争力。

    创新产品

    一是创新链式金融产品。农民创业的企业或个人项目大多是规模小、实力弱,农信社可以针对供应链当中所有企业或个人提供融资、结算和理财服务。这种产品可以降低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的融资成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缓解农民创业的融资难度。二是创新个性化综合金融服务。大力推进信贷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不断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和创业个人的信贷品种和融资服务项目。三是创新线上金融服务产品。农信社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开发在线融资产品,为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提供全方位、个性化、高效率的在线金融服务。四是创新直接融资金融产品。探索开发帮助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多层次融资渠道的产品,帮助消除创业发展的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五是创新综合金融服务产品。探索外部工作机制改革,为创业者和创业型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现金管理、结算方式、融资组合等各方面综合服务。六是创新企业生命周期金融产品。农信社可以根据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生命周期推出相应的金融服务产品,随时满足农民创业需要。

    优化服务

    一是大力宣传推介金融产品和知识。农民对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和相关政策知之甚少。农信社需要进行金融产品和知识的培训与推介,让农民能够自主挑选适合的贷款品种用于生产经营。二是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农民创业对贷款的需求比较频繁,农信社应尽量简化办贷流程和不需要的一些手续,畅通办贷通道。同时,对部分农民创业经营周期特点和风险特征,科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或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对经营规模大、信用度高、却因一时周转困难无法及时还款的农民,可以采取展期方式使其度过资金难关,保证资金链的畅通。三是加快渠道建设。农信社要着力加强渠道建设,有效延伸服务触角。如:依据农村城镇发展趋势,以方便服务农民创业为原则,以打造对外服务示范窗口为标准,及时调整优化布局城乡营业网点;打造电子银行平台,利用手机、互联网、自助终端等,为创业农民提供网上银行服务、手机短信提示等便捷金融服务。

    精细管理

    一是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农信社要针对不同创业阶段的农民,设计相适应的贷款产品,充分发挥内部信贷管理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公安联网核查等科技信息系统,简化调查、审查、审批等流程,优化相关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细化成本约束,提高经营效益。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把费用支出和经营收入纳入一个整体,特别是刚性费用支出和经营收入要挂钩,尽量压缩不必要开支。同时,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加强成本分析,强化成本考核,提高经营效益。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约水平。根据区位优势,合理分布物理网点和自助设备;根据区域特点,突出经营特色和个性,确保客户群体稳定增长。在人员分配上,要根据配置的软硬件设备需求,遵循“以岗定人、以设备定人”原则,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四是推行分配改革,实现有效激励。按岗位和岗位级次,设置不同分配方案,对支持农民创业的岗位适当倾斜,提高支持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严控风险

    一是建立风险预警协调机制。农信社要及时组织协调和处置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投资、负债、对外担保状况进行全面排摸,掌握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企业底数,提高资金风险预警级别,将企业资金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科学处置企业资金风险。对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要分类别采取重点走访、跟踪关注、约谈业主、资产报备、专项帮扶等方式,防范化解风险;对已经发生风险的,要通过采取司法集中管辖、企业瘦身、破产重整以及破产清算等措施科学处置,优胜劣汰;创新财产保全工作机制,支持企业盘活土地、房产等不动产,允许以分割处置、政府优先收购等方式科学处置风险企业的厂房、土地等抵押资产。

    三是加快农信社不良资产处置。加大处置不良资产力度,腾出更多信贷规模空间支持实体经济;要积极向上争取不良资产核销政策,对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不良贷款核销要给予特殊支持,简化核销程序,实行税前扣除;对农信社起诉的金融债权案件要实行差异化处置,及时受理、审理,加大执行力度,为加快核销不良资产提供便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