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社有企业发展,是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全省有各类社有企业1176家、职工8.4万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理顺社企关系的新要求。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应当如何加快社有企业发展?
一、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发展机制
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体系的支撑,并在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在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中,社有企业的功能不可替代。
当前,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基本形成了联合社机关参公管理和社有企业自主经营的双线机制。按照双线运行机制的要求,社企关系应以直接出资和管控方式为好,构建规范的社有资产监督、管理、运行体系。
1.联合社机关。联合社机关的主要任务是把握好社有企业为农服务的方向,加强社有资产监管,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联合社机关要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按照理事会授权,建立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社有资产监管制度。联合社机关还要建立对社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绩效考核办法,逐步将企业经营中的人事提名权、投资决策权和薪酬决定权下放给企业。
2.社有资本投资公司。社有资本投资公司是社有资本管理主体,承担联合社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优化社有资本布局和重点投向为农服务领域的责任。社有资本投资公司通过行使股东会和董事会的职权,对所投资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做好对社有企业发展方向的把握、经营风险的防范、经营活动的服务,以完善经济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健全各项管控制度。
3.社有企业。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依法依章程经营。要完善产权制度,坚持社有资本与职工资本、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特别是使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有了可能,可以推行“骨干员工持股制”。这是浙江省社有企业改革成功的重要基础,它使经营者与所在企业利益联结更为紧密,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特别是经营风险和廉政风险的防范机制。
二、把握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为实现发展目标而综合运用企业软硬实力的总体方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和长远性。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企业而言,主要实施了“四大战略”。
1.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就是以产品为龙头、以产业为基础、产供销一体化经营,通过延伸产业链,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合作,增强资源、渠道控制能力和终端服务能力,促进从单纯购销经营向多环节、多领域的综合经营发展;通过加强与同类企业的产权联结和战略合作,提升层次,扩大产能,增进效益;通过推进内外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和产加销一条龙,实现价值链扩张和产业链延伸;通过抓好区域集成运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2.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采取市场开拓、工业梯度转移、投资合作、借船出海等多种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抢占先机、集聚资源、优化布局、积极经营,努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社有企业走出去,不仅是走出国外,还要走出传统业务领域、走出供销合作社体制。不仅是业务经营走出去,还要发挥合作制的优势,走出去开放办社,与不同的所有制主体进行合作经营。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探索引进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战略合作者,帮助企业更快的成长。
3.品牌发展战略。品牌是一种可以改变产业格局的力量。着力实施名品、名企、名家的“三名行动计划”。首要任务是培养企业家,以企业家打造名企,以名企打造名品;反过来,名品造就了名企,名企名品也是企业家养成的标志。社有企业要形成融品牌运营商、品牌供应商、品牌服务商和品牌经销商于一体的品牌建设格局。充分发挥品牌在集聚要素、整合资源、推动合作、融资增信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把品牌经营与产业经营、资本经营结合起来,增强品牌的影响力、竞争力、带动力。
4.人才战略。人才缺乏是社有企业的共性问题。首先,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其次,要做好“养贤引才”文章。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新兴业务领域的进入,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选聘相结合,探索市场化选聘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聚集紧缺人才;最后,要高度重视企业家团队建设。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企业家队伍。
三、提升企业发展能力
企业发展能力是促进稳健成长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改革创新提升发展力。一要坚持改革不动摇;二要向创新要动力,通过推进业务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快寻找、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力量;三要向标杆企业学习,找到吸收经验改进工作的路径和方法,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一要推进产融结合。即在产业开发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竞争优势后,在继续以产业资本为主经营的同时, 通过实施金融产业发展战略, 把部分产业资本逐步由产业转向金融业,从而使产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 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产融结合是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培育新增长点的首选,方法有:走上市融资的路子;走“主业+基金”的路子,探索“供应链+金融”运作新模式;走进金融业,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带来的政策优势,争取银行、保险、融资租赁、交易支付等金融牌照。二要开辟新的业务。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对农业、现代服务业、健康养老、信息经济产业等领域的介入。要适应“互联网+”的形势,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和新的经营服务方式。要电子商务与传统业务融合、移动互联网与门户网站融合,网上网下结合,培育新的产业、新的营销模式。三要抓项目建设。以项目集聚资源、推动转型、促进发展。遴选一批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盈利水平高的重点项目,力求项目做得到、做到好。创新项目建设思路,发挥项目平台作用,积极与具有先进技术、品牌、管理水平的大企业合作。
3.增强抗风险能力。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使企业经营的突发性和系统性风险加大,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要防范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预付款和产品库存资金等三项资金和现金流管理,提高资源调配和运营执行效率,确保经济健康运行、企业良性发展。
4.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企业发展十年靠经营、百年靠文化,企业文化构成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要在总结提炼现有企业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以实践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的价值理念和文化体系。这种价值观和文化必须是与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理念、社有企业特点和现代企业精神融为一体。
5.推进系统联合合作。“联则兴,合则强”。做大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形式多样的联合,以资本、品牌、技术、市场等为纽带推进联合发展。“新网工程”建设是系统联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加速了资源集聚,推进了产业延伸,强化了集成运作,发挥了农村流通“主渠道”作用,体现合作制联合发展的优势。
四、把握为农服务方向
为农服务是社有企业的重要使命,也是社有企业发展的广阔天地。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要以“相知相亲做农友、相伴相生惠农业、相依相存在农村”的理念,立足农村、服务农业、联系农民,努力成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经营体系的支撑。
1.推动涉农企业合作化、一体化、个性化“三化合一”发展,强化与农民的紧密联系。合作化,就是走与农民联合合作发展之路,通过参办领办农民合作社,或者与农民合作社的联合,实现供销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的结合。一体化就是在为农服务领域上,延伸经营产业链,从农业生产服务到农产品加工到农产品营销全产业链开展一体化服务。个性化,就是针对农民生产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关的服务,如“保姆式”“订单式”的服务。
2.大力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农业增效服务。农资企业通过设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公司等服务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经营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农业生产的育苗、播种、病虫害防治、收割、加工、销售等系列服务;积极创办植保、农机等服务性合作社;发展农资供应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农资综合服务,开设庄稼医院,培养庄稼医生,建设“智慧农资”服务网络,运用新媒体技术、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开展网上服务等。
3.加大农产品购销力度,为农民增收服务。社有企业在农产品营销领域具有传统优势。坚持以农批市场建设为核心,完善市场布局,以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为方向,实施改造升级和功能提升。积极探索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市对接、农校对接的“四对接”活动。积极开展展销推介,加强与各地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农民合作社等联合合作,提供信息咨询、产品营销等综合服务。大力发展农产品网上销售,通过参与建设网上销售特色馆,形成网上农产品购销市场。农产品购销企业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建设,打造农产品购销新军。
(作者系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