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1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吉林省社多措并举 努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近年来,吉林省供销合作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采取多种有力举措,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基层服务组织建设、土地托管服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健全基层服务组织,筑牢为农服务基础

    大力恢复重建基层社。吉林省社初步探索了连锁经营型、基层社与合作社一体化经营型、能人带动型、股份合作型四种恢复重建模式。几年来,该省全系统共新建基层社96个,改造基层社293个,基层社总数达563个,乡镇覆盖率达91.1%。2014年,该省全系统基层社营业收入39亿元,实现利润5576万元。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近年来,各级社加快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进度。目前,全省农村综合服务社已发展到3377家;其中五星级综合服务社38家。近两年,该省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注重与“新网工程”、龙头企业对接,实行统一配送,连锁经营,既保证了供应商品的质量,又建立了连锁网络终端,扩大了市场销售份额。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一些社区服务中心除开展农资、日用品经营外,还开展了农副产品收购、综合修理、健身娱乐、文化图书、理发洗浴、药店诊所、电信代理等综合性服务。

    搞好农资服务,助推全省粮食生产发展

    加快农资经营服务创新,推动吉林省全系统农资企业由单纯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产业链综合服务转变。吉林省社选择重点农资企业开展农资物联网应用试点,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系列化服务。

    近两年,吉林省全系统每年供应化肥350万吨,实行农资农技相结合,为该省粮食增量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配合质监、工商等部门保障农资商品货真质优。不断加强进货质量、储存、销售各环节的管理,建立商品可追溯制度,推行商品明码标价,全面实行信誉卡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让农民买上放心肥。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着力培育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围绕果品等特色产业,加强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和经营结构调整,培育出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2014年该省全系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省部级龙头企业17家,带动农户31.5万户。不断增强产业服务能力。目前,该省全系统发展各种经营服务网点1万多个、庄稼医院405万个、农副产品基地279个、村级综合服务站(中心)3377个,每年提供信息服务14058条,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供应、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全产业链系列化服务。不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该省全系统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化模式,重点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市场新型经营主体,密切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开展土地托管,提升农业生产规模效益

    创新土地经营模式,促进规模化经营。目前,该省全系统实现土地规模经营14.2万亩,其中流转4.3万亩、全托管7.4万亩、半托管2.5万亩,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粮食主产区,托管农作物品种主要是玉米、水稻。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土地托管后,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设施利用率,降低了农药、肥料、田间用水等投入成本,大大提高了土地经营收益和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托管面积达783公顷,年度托管农户每公顷增加收入2500元以上。被托管户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在取得土地托管收入的同时,进城务工获得务工收入,从而增加了农民总收入。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围绕当地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截至目前,该省全系统共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1271家、联合社16家,带动农户60万户,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30亿元。各级社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培育了榆树市田丰机械种植等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目前,该省全系统有9个农民合作社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个农民合作社被全国总社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积极探索内部资金互助,不断增强为农服务功能。目前该省全系统每年农民合作社互助金额在4000万元左右。

    此外,吉林省社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农村经纪人协会。目前全省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000家、农村经纪人10万人,共带动农户180万户,每年供应生产生活资料85亿元,推销农产品68亿元,增加农民收入126亿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还被全国总社评为系统优秀协会。

(吉林省供销合作社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