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5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科技创新打造现代生态农业
安徽省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服务成效显著
□ 本报记者 叶 梓

烘干机组。
机械插秧。
大米生产加工线。
“绿福”牌有机米。

    眼看就要到了冬小麦成熟的日子,安徽省桐城市范岗镇的农民老李望着自己农田里金灿灿、颗颗饱满的小麦,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今年小麦收成不错,比去年的还要好一些。”老李从去年开始就加入了安徽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订单农业”,通过订单意愿,绿福公司为老李独家定制了服务项目,并逐一付诸实际。良好的信誉、便捷的服务以及一个好收成,老李彻底成了绿福公司的“粉丝”。

    今年,老李不仅自己定制了绿福公司的“订单农业”,还拉上亲戚朋友一起定制了专属的“订单农业”。据了解,凭借着贴心又便捷的服务,目前绿福公司的服务已经辐射了周边的4个县,成为了桐城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响当当的龙头企业乃至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定制服务 唱响为农服务新篇章

    安徽省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桐城市。2004年桐城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始改制,绿福公司由当时改制后的3个基层社共同组建。

    作为供销合作社的社有企业,绿福公司始终以为农服务为宗旨。公司组建之初,绿福公司就接手了供销合作社的老本行,开展了以农资为主的经营业务。2011年,李克强总理到桐城视察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大有潜力”。自此,绿福公司以李克强总理的指示精神为动力,在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上迈出了新步伐,开创了为农服务新天地。

    2011年,公司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在桐城市范岗镇周边建立3.2万多亩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年产商品粮3万吨。此外,公司还积极开展“订单农业”,目前已发展“订单农业”面积达20余万亩,覆盖了周边4个县。“我们的基地都已经完成了标准化农田改造,并配备了国内先进的农田水利系统、苗情监控系统和各类农业机械设备。” 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斌介绍道,通过积极争取,公司的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域。

    目前,公司的经营业务包括农作物种植、订单生产与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农业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秸秆回收、加工利用、销售;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销售及维修;种子、农药、化肥经营业务及进出口业务等。通过10余年的发展,绿福公司已成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2012年,荣获了2012年度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绿福公司董事长姜斌也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种粮大户”。

    抓好三大产业 保障舌尖安全

    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了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此,绿福公司加快现代农业转型,以“安全、绿色、科技、品牌”为主题,将“吃得放心”“舌尖上的安全”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种植、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三大产业,实现了从良种选育—基地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名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研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桐城市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为了确保生产的稻谷绿色、环保、安全,绿福公司在种植过程中采取工厂化稻壳育秧技术、绿色种植技术以及全程机械化的工艺流程,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目前,公司已拥有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农资配送中心、育秧工厂和粮食收储站、烘干中心、储备库,成为中储粮、中粮集团的合作单位。

    “要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和标准,科技与技术是最重要的保障,要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姜斌介绍,近年来,绿福公司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产前,“以粮食换农资”的合作方式,为农户开展农资配送服务,并与政府、金融机构合作设立了担保基金,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产中,公司专门聘请了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农民和种粮大户提供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产后,公司为农户提供烘干、收储、加工服务。据了解,公司拥有一个6万吨标准化粮库,57组智能化谷物烘干机组、日烘干能力达1500吨,年产7万吨优质米加工生产线,烘干加工能力位居全省前列。

    为了更系统地保障公司产品的质量,公司于2009年注册了“绿福”商标,产品以大米类产品为主。截至目前,“绿福”大米已开发出12大系列30多个品种,并进入沃尔玛、家乐福、华联、大润发等国内外大型超市。在第十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上荣获“优质稻米”称号,成为安庆市规模最大的粮食加工生产企业。为了拓展电商销售,公司还与阿里巴巴合作,在淘宝网天猫商城开设绿福食品旗舰店,开创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崭新格局。此外,公司还在桐城市区开设放心粮油示范店,逐步向社区、中心集镇延伸,产品广受好评;公司还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创办新天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我们要把公司建成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现在,我们正在着手‘新三板’挂牌上市工作。如果成功,对于我们公司的发展来说将是一个新机遇。”姜斌自豪地说。

    秸秆新基质 孕育好秧苗

    水稻收割后,大量的秸秆和稻壳堆积,成为了当地老百姓的一大苦恼。为了解决秸秆“禁烧”后的这一难题,2015年,绿福公司投资了3000万元建成生物质循环利用基地和研发中心,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山东、安徽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以秸秆、稻壳等可再生的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经过物理加工和微生物处理,研发首创国内垫盖一体的新型水稻育秧基质,实现无土育秧。

    据姜斌介绍,绿福育秧基质是利用稻麦秸秆、稻壳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运用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技术进行加工生产,实现有机质的良性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减肥增效。传统营养土育秧苗通气、保水性能不好,根际环境不好使得秧苗根系不发达,盘根不完全,容易散盘。栽插时受天气影响太大,雨天秧盘会因为潮湿而松散掉落,无法作业,耽误农时,并且土壤需要磨碎、过筛,操作复杂,人工成本很大。

    经过研究开发后的绿福育秧基质与传统营养土育秧技术相比,更经济高效。绿福育秧基质成本低,每盘基质成本在0.9元左右,而且管理便捷,适合机械化作业,省工省力;秧苗根际环境优良,安全性好。产品通过强压搓揉粉碎和微生物处理,经过高温发酵,有效杀灭病菌、虫卵、草籽等。生物质经过发酵分解为可吸收的有机态营养成分,利于秧苗生长发育、利于培育壮苗,绿福育秧基质营养全面、物理性状好,加上秧苗调控专利技术,培育出的秧苗根系发达,苗型粗壮不徒长,秧龄弹性增加;不受天气影响。绿福育秧基质培育出的秧苗育秧及栽插时不受天气影响,雨天栽插不会散根掉苗露棵,可以全天候作业;应用前景好。利于全程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适合规模化经营,利于实现现代化农业。

    据了解,桐城市今年早稻种植面积有10多万亩,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农委、供销合作社等部门的大力推广以及绿福公司的示范引领下,全市20%的稻田都栽种了秸秆基质培育出的新秧苗,加快了推进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名片

    姜斌

    安徽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记者:“绿福”品牌作为公司的主打品牌,是如何定位的?

    姜斌:我们公司的品牌定位是“以信立德,以德修福”,为老百姓提供放心的、无公害纯自然生态食品是我们的宗旨。我认为,只有根植天地,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拓展品牌和企业的成长空间,开拓出“绿福”品牌无限宽广的成长领域。我们希望客户在享受“绿福”产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与自然、文化的和谐共生,感受到绿福的产品是真正来自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

    记者:绿福水稻育秧基质孕育出来的秧苗有哪些优点?

    姜斌:第一,这种秧苗是偏酸性的,适合水稻生长需求,对养分和pH值有一定的缓冲能力。第二,它的容重比普通基质稍大,有利于秧苗机插时抓土生根,避免漂秧。第三,它的总孔隙度大,达到饱和吸水量后,尚能保持大量通气孔隙,有利于植物根系的贯通和扩展,而且吸水率大、持水力强。第四,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长性,对根系的固定性好又不妨碍根系生长。浇水少时不易断裂而伤根,浇水多时不粘不会妨碍根系呼吸。第五,它的绝热性好,基质温度稳定不伤根。

    记者:公司引进的秸秆回收利用技术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姜斌:公司投资引进的秸秆回收利用技术,采取“水稻—秸秆—回收—利用—还田”的水稻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有效地提升了耕地土壤肥力、降低了化肥使用。公司将秸秆回收利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科技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为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的目标而努力。

    记者:未来几年,公司在产业发展上有何规划?

    姜斌:接下来,公司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主动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现代产业组织引入农业,加强二三产业与农业的融合互动,走全产业融合助力农业现代化道路。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地推进“新三板”的挂牌上市工作。希望能够把公司种植基地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农业改革的“试验田”,示范引领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