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供销社成立于1950年。现有20个独立核算单位,其中,10个市直企业、10个基层供销社,干部职工1025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供销社的有力指导下,该社解放思想,奋力拼搏,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谋发展,使供销社从经营困境中解脱出来,走上跨越式发展道路。2007年,该社完成商品购进总额1亿元、销售总额1.2亿元,实现利润150万元,2006年荣获参与新农村建设单位称号,受到山西省政府表彰。
由于历史原因,全系统到2000年底,资产总计5400万元,负债总额4600万元,经营萧条,前景暗淡。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河津市供销社以王旭杰同志为首的一班人,经过六年的艰苦努力,开创了供销社工作的新局面。这主要得益于走活了三步棋。
第一步棋是开拓生存空间,向闲置资产要效益。2001年至2003年期间,河津市供销社通过招商引资、租赁经营等多种方式,将社有资产盘活,先后兴办了百川购物广场、海晖电器广场、品牌一条街、小吃城、综合市场等多种业态。
总的来说,近年来,河津市供销社在市直企业盘活资产、市场建设方面先后抓了十一项工程,总投资达8000万元,总收入由过去的5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50万元。不仅解决了亏损企业的生存问题,而且完善了功能,树立了供销社全新的形象,职工全员参加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解决了住房,下岗职工还全部领到了生活补助。
第二步棋是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一是通过基层社改造,搭起“三农”与市场对接的新平台。从2003年起,供销社抓住小城镇建设这一重要机遇,投资1126万元,先后对全市所有的基层社进行了整体改造,兴建了5个大型农村市场。改造后的基层供销社偿清了工程垫资,解决了400余名职工380余万元养老保险金,门店经营收入也由过去的每年不足30万元提高到200余万元。这也为全市“新网工程”建设搭起了新平台。目前,一个以市区百川购物广场为龙头,乡镇供销社超市为骨干,村级便民店为基础的日用品现代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全市已建成超市(便民店)57个,占全市行政村的三分之一以上。农民已初步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现代购物环境和服务。
二是延伸服务链,拓宽为农服务的新领域。为了切实做好以化肥为主的生产资料供应,全系统在全市9个乡镇及办事处的田间地头布点80多个,以直销方式满足农民春种、秋播需求。全市还新建农资超市8个,全部实行质量承诺、商品调剂和配送到田制度,真正树立起了为农服务的新形象,年增加农资销售140余万元,为农民让利5.2万元。
第三步棋是占领重要商品市场,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在棉花、食盐和烟花爆竹经营管理上,河津市供销社以国务院《食盐专营办法》、《山西省盐业管理条例》和《山西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为指针,狠抓全市人民合格碘盐供应及盐业市场稽查管理,狠抓棉花收购和烟花爆竹运输、仓储和销售管理,确保全市重要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由于认识到位,工作措施硬,近年来,全系统重要商品经营额稳步上升,供销社成了农民生活的好后勤、生产的好靠山、致富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