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的基层主任在工作中要提高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必须用好“四把工具”——鞭子、刀子、斧子、抹子。
第一把工具是“鞭子”。当主任好比赶车,扬鞭策马,鞭子要响,马儿听不到鞭响,就会偷懒;员工听不到号令,工作就可能松懈。主任使用“鞭子”就是要发挥激励和警示作用,让员工令行禁止。对主任来说,鞭子要拿在手上,时常甩起来,激发员工的兴奋点,催促全体员工尽最大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惩罚式的鞭策,是用重鞭抽打,使被惩罚者知痛而奋进;奖励式的鞭策,是轻快地拍打,使被奖励者春风得意马蹄疾,快马加鞭跑得更快。还有的时候,主任采取不点名批评的方式,指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引起员工注意。这如空中一道响鞭,虽然没有落在某一个人身上,但员工们一听到鞭声就会引起警觉,自觉调整自己的言行。主任要善于用好“鞭子”,使员工们听着响亮的鞭声,振奋精神,齐心协力朝着正确的目标奔跑,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赶超局面。
第二把工具是“刀子”。“刀子”是主任权威的象征,犹如将军的佩剑,能够显示领导者的威严。有些主任把“刀子”放在一边,连“刀子”该什么时候用都不知道,缺乏胆略,即使碰到棘手的问题,对该用“刀子”处理的人和事也不去使用。主任在关键时刻要动一下“刀子”、亮一下“刀子”,提醒那些工作不力,甚至搞以贷谋私等违纪违规行为者明辨是非、迷途知返。主任手里一般有两把刀:一把是“橡皮刀”,柔中带刚,就是利用谈心、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对一些不求上进的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把是“手术刀”,运用制度考核、惩罚、处分等手段,哪里有问题就检查到哪里,手术刀一出手,立即解决问题,主任运用“手术刀”要有胆量,该做多大的手术就做多大的手术。但要避免大开“杀”戒,大多时候起杀一儆百的作用;有的时候只需要将“刀子”亮出来,震慑一下就可以了,但该动真格的时候必须动真格。当然主任“亮刀”和“动刀”,必须遵照农信社制定的有关对员工行为规范处罚的相关规定,不能随心所欲。
第三把工具是“斧子”。“斧子”是主任工作作风果断的象征。一个主任没有臂劲、没有腕力,就拿不起这把“斧头”。用好这把“斧头”,主任必须要有内功、有底气、有魄力。面对一些突如其来、需要马上决策的事情,主任不能优柔寡断。有些主任在关键时刻常常拿不起、放不下,办事处理问题瞻前顾后,碰到复杂问题左右为难。本该果断处理的问题,由于决心不大、措施不力、处理不及时,往往耽误时机。主任一定要敢于用斧、善于用斧,特别是需要当机立断的时候,必须用斧子披荆斩棘,辟开一个新天地、创造一个新局面。
第四把工具是“抹子”。“抹子”是四把工具中唯一一把软工具,是求和谐、求团结、求稳定、求发展的特殊工具,用来沟通感情、调整情绪、化解矛盾。用好这把“抹子”,也是主任领导艺术的一种境界。对少数有情绪的员工,要用好“抹子”,通过谈心、做好思想工作等形式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维护员工的正当权益。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无足轻重的矛盾、未可厚非的指责、无碍农信社大局的事情,一般都可以用“抹子”这把特殊的工具去抹平,然后集中精力去谋求农信社事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