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对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制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效果。当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涉及我国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对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制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效果。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市场环境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化程度。合作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处于市场竞争不利地位的小生产者按照平等原则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以改善自身经济利益或经济地位的组织。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重要条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人们才有可能选择合作经济组织这种生产要素的组织形式。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体现在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一方面依赖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另一方面则是意味着需要农业扩大市场供应的能力。市场化程度加深就是透过价格机制使得农产品供需趋于平衡。农业市场化的直接体现是农产品商品率的不断提高和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当然,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也是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二是制度环境。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政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应更多地应体现在加强合作社立法建设、制定经济扶持政策等方面,为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度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宏观体制、法律法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文化影响等方面。
三是市场主体的素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的良好素质。主要包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和成员素质,市场监管人员素质,市场中介组织素质和市场消费者的素质等。
四是市场基础设施。农村市场基础设施水平也是影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市场环境。其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各种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的建设等硬件设施,也包括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和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等建设。
五是农产品市场特性。产品特性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特征和市场交易特性。其中,生产技术特性包括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农产品的季节性和易损性以及由此造成的资产专用性、生产技术的高低程度;市场交易特性包括交易频率、农产品的主要售卖地点离产地的远近、专业化程度。市场交易特性影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高交易频率可以使得交易费用分摊在各交易阶段中,使得投机主义行为的实施变得困难。农产品的主要售卖地点离产地越远,农户越愿意参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离最终市场和加工者的远近程度影响交易特性。离最终市场和加工者近,则交通便捷、信息灵通、中间商和直接采购者较多,买方优势不明显,供给方的市场风险较小,此类地区农民建立合作社的愿望并不强烈。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在区域内形成一定的规模,该地区往往有一个面向市场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专业化为合作社取得规模经济、建立产品品牌提供了基本条件。
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环境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农村市场的基础设施方面。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市场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存在资金投入不足、重建设轻管理、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规划不科学和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政策和法律环境方面。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发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政府制定和落实了一些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但总的来看,我国有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扶持力度较小。
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一是农民处于弱势;二是农业的弱质性是产业障碍;三是金融组织异化;四是法律环境不完善。
信息环境。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 市场发育不足, 导致农村信息密度低、成本高, 信息的正外部效应导致信息供给不足;农村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农民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低, 获取信息的渠道少, 信息处理能力差, 市场机会少。
科技环境。目前我国农村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还未完全发挥;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形成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创新和应用体系不完备,还存在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
人力资源环境。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农户的这种素质状况降低了其参与、管理、发展合作组织的能力,也制约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培育:一是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认真落实,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三是锐意改革,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四是软硬并重,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五是强化服务,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六是重视教育,提高管理者和农户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