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信贷投放不够合理、业务创新不够、贷款集中度高、制度执行不够到位以及人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因此,随着法人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从今后乃至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将风险防控和业务经营发展作为两大重要目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想达到两大目标“双赢”目的,必须不断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全面推进“四大转型”,即营销转型、经营转型、管理转型和队伍转型。
一、推进营销转型,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营销能力,关键在于营销理念的转变。因此,必须转变营销理念,推进营销转型,市场营销要不断从业务营销向客户营销转变,从单一营销向综合营销转变,从传统营销向创新营销转变,而且客户经理要主动“走出去、走下去”,不断提高营销的效率和主动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首要的任务仍是要加强负债业务的营销力度,强化负债业务在经营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同时,要尽可能地提高存款的稳定性,加大对低成本存款的营销力度。
其次要实现信贷市场的战略调整,保持信贷业务科学增长态势。要做好调研工作,制订科学有效的信贷投放策略,根据投放计划,在完善信贷进退机制的同时,要侧重于结构的调整,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和期限结构,真正实现与客户共同做大做强目标。
二、推进经营转型,持续增强业务经营活力。自去年以来,外部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较大,因此,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来说,更应紧紧把握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大趋势,加快推进业务经营的转型。
首先,要完成以法人治理为核心的管理流程建设。重点是要提高法人治理主体的运作水平,充分发挥理(董)事会和主任(行长)室下设各专业委员会和管理领导小组的运作能力,做到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努力提高运作水平。同时,加快业务和管理流程的改造,完成以法人治理为核心的管理流程建设,切实增强经营活力和动力。
其次,要积极推进网点转型,实现网点布局合理化。要根据区域经济的调整而对网点进行整体规划、撤并,寻找网点规划与整体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对网点的装修格调进行统一,融入农村合作金融的企业文化,提高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此外,要加强利率管理,增强成本意识,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和优惠措施,防止盲目让利,努力提高收息水平。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加强对费用的预算、控制和管理,切实提高费用使用效益,从而增强经营效益。
三、推进管理转型,有效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防止不良贷款反弹和防范各类案件发生是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工作的两条底线,因此,必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经营管理必须逐步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坚决守住这两条底线。一是必须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全面有效落实各项内控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通过不断完善信贷基础管理、强化会计合规管理,规范各项业务操作。二是加大风险排查和问题整改,切实开展案防分析和员工行为分析,做到深入排查分析存在的风险点,研究落实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切实落实问责和处罚,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四、推进队伍转型,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市场竞争归根于人的竞争,风险控制同时也归根于人的控制。因此,要确保风险防控和业务经营发展的“双丰收”,必须从提升团队竞争力出发,加快推进队伍转型。
要加强总部建设,提高总部管理能力。目前,大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总部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备远远不及体制管理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吸收优秀的人才,充实到总部管理队伍,达到适度提高人员配备和适度提高人员素质的目标。同时,加大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同时选拔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的优秀青年充实到管理层。要不断加强业务综合培训和业务技能练兵,努力培育学习型、创新型和专家型的员工队伍,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加快构建企业合规文化。要不断推进“主动合规”和“有效合规”,进一步树立“全面合规、全程合规、全员合规”理念,认真把握“合规要从高层做起、从基础抓起、从机制入手”三点,促进全辖合规经营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