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调研数据显示
非正规金融已占据农村市场半壁江山


  本报讯 近日,“汇丰-清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正式结题。据历时三年的一线研究结果显示,非正规金融已占据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功能缺失等四大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

  报告结论指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供给模式不尽相同,总体上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正规金融的供给缺口由非正规金融弥补;占据垄断地位的正规借贷主体是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供给的地区差异显著;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较差,历史包袱较重。

  报告结果显示,目前制约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问题主要包括以四个方面:其一,正规金融机构功能缺失,在利率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上的“金融抑制”;其二,农村正规金融供需错位;其三,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其四,非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户消费支出与一定程度致富需求上已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尽管如此,非正规金融依旧无法获得合法经营的地位以及接受规范的监管,这使得农村金融市场陷入“分割”状态。

  据分析,上述问题的主要形成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商业性金融的逆向选择功能显性化;其二,政策性金融直接推进与强力拉动功能缺失;其三,合作性金融难以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其四,农业保险缺失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的紧张;其五,民间金融在促进农户致富的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风险。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刘玲玲介绍说,根据调研结果,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主要被用于生产性投入,而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得的资金则主要被用于消费性支出。“农户借贷行为的发生频率高出我们的预期。”刘玲玲说。

  报告还建议指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以此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聂伟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