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锦湖、韩泰轮胎因鼓包问题被国家质检总局曝光”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锦湖、韩泰陷入“鼓包门”。而随着事件升级,米其林也牵涉其中。由于近年来关于轮胎安全事件常有发生,面对直接关乎生命安全的汽车轮胎,自然引起了公众的重点审视。
总局点名锦湖韩泰
今年5月,质监总局网站发布《去年国家质检总局接到汽车投诉同比上升36.8%投诉逐年增加 群体投诉上升》报道,文中提到:“2008年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信息系统共接到有效汽车投诉2933例,比2007年增长36.8%。……配件质量受到关注,该中心去年接到495例针对轮胎的投诉,较为严重的是锦湖轮胎的鼓包和侧面裂纹问题以及韩泰轮胎的鼓包问题。”有专家指出,被点名的两家轮胎企业没有被国家质检总局放在《产品质量公告》信息当中正式“曝光”,是因为还没对这两个品牌的轮胎进行类似质量问题的鉴定,但是在对外通报中被“点名”,也是相当严重的事情,因为这是“有效投诉”,表明确实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应该引起消费者和厂商的重视。
企业回应遭质疑
对于质检总局的“点名”,锦湖轮胎市场企划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轮胎鼓包问题并不代表轮胎本身存在质量问题,轮胎气压的不稳定、路况复杂、驾驶者的不良驾驶习惯等等都可能导致轮胎出现鼓包现象。
韩泰方面认为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出现鼓包问题的轮胎肯定不是他们的主流产品。在其发给媒体的一份声明里面着重提到韩泰轮胎“符合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有关汽车轮胎方面的国际标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轮胎外观质量》等在内的所有相关规定。”但就没有对鼓包问题投诉作具体回应。
针对两轮胎企业的回应,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表示,厂家回应的“鼓包问题并不代表轮胎存在质量问题,是由于轮胎气压的不稳定、路况复杂、驾驶者的不良驾驶习惯等造成”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宋健分析,轮胎出现鼓包现象是由于轮胎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及其制造工艺环节出现问题,很有可能是在胶料上“偷工减料”。如今,汽车市场大打价格战,汽车厂商纷纷以降价作为促销手段,而为了迎合这些汽车厂商的“成本控制”,一些轮胎制造商同样会因为成本而在制造环节上“做手脚”,从而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
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曹金生认为,大部分的鼓包现象都是由于轮胎质量问题所引发的。对于锦湖轮胎开裂现象,曹金生表示,轮胎属于耗损品,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轮胎开裂,有可能是车主驾驶不当造成,但如果是大批量地出现同一问题,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质量问题造成。
据悉,由于价格相对低廉,锦湖和韩泰轮胎已成为中国乘用车尤其是轿车厂家两大轮胎配套产品,几乎所有主流汽车企业的车型都有使用这两个品牌的轮胎,因此一旦质量出现问题,在消费者当中的反响相当广泛。
轮胎投诉事件积聚已久
2007年年底到2008年年初,锦湖轮胎遭遇“断裂门”风波,当时很多车主都指出锦湖轮胎4606批次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同时表明这些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车辆的行车安全。去年8月份,锦湖公司给予使用锦湖轮胎浙江省部分车主商务补偿,这一处理结果忽略了浙江省以外的消费者,引起了其他地区消费者的强烈质疑,称锦湖轮胎有歧视其他区域消费者的嫌疑。
米其林牵涉其中
日前,一贯以高端形象示人的米其林轮胎被爆出与低档轮胎制造商锦湖轮胎的供应商相同,轮胎“鼓包门”事件再度升级,从锦湖身上扩散到了米其林。
锦湖(中国)轮胎销售公司总经理金炯均称,锦湖轮胎的供应商也在同时为全球著名的轮胎厂商米其林提供原材料。这一说法得到了米其林中国相关人士的证实,并由此引发人们关于米其林轮胎鼓包原因的疑问。米其林中国传播部石轶表示,轮胎产品的橡胶、轮胎内钢丝帘线等原材料种类非常多,同时,由于轮胎配方非常复杂,如果只是部分材料的供应商有重叠,整体轮胎的性能和质量仍会有较大的不同。至于锦湖轮胎同米其林轮胎哪些供应商相同,石轶没有透露。
事实上,近几年间,米其林在国内也遭到多次投诉,其中,轮胎鼓包现象成为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
2009年1月,有浙江温州消费者投诉,购买米其林 255/35 ZR18 PS2轮胎后仅行使400公里,轮胎即出现鼓包现象。此外,在“百姓投诉维权网”上,有辽宁消费者也声称,2009年2月购买225/55R16 95Y型米其林轮胎,使用不到1个月,其中1个轮胎就发生爆胎。
同锦湖轮胎类似,米其林的鼓包现象也并非仅集中于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米其林轮胎也曾被多次召回。2006年1月,由于轮胎可能在侧壁产生鼓包,导致轮胎震动和迅速失压,存在交通事故隐患,米其林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对轮胎进行召回,涉及轮胎总数6500条。 (本报综合)